[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转向管柱的吸能保护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1732.2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1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余勇辉;彭珍;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捷隆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管柱 保护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的吸能保护机构,属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汽车转向管柱的安装支架两侧对称设置有装配凹槽,装配凹槽上设置有U型口,装配凹槽上通过U型口活动卡装有拉脱锁,U型口端头的装配凹槽上设置有撕裂件固定孔,撕裂件一端由固紧钉通过撕裂件固定孔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撕裂件另一端由固定螺栓穿过拉脱锁与横梁连接板固定连接。该汽车转向管柱的吸能保护机构解决了现有因溃缩力峰值过高而导致溃缩保持力不足,极易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在不改变现有管柱主体结构情况下,通过加装撕裂件有效提升了溃缩保持力,并使溃缩保持力保持稳定,特别适用于汽车转向管柱装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管柱的吸能保护机构,属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转向管柱一般采用上下柱管分离式的过盈溃缩吸能机构及上柱管安装拉脱锁拉脱吸能机构,来实现转向管柱的吸收冲击能量功能,以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方向盘承受的外力通过转向轴传递至转向管柱,转向管柱通过上下柱管的过盈溃缩吸能、以及上柱管的拉脱锁拉脱吸能(吸收碰撞力),即,依靠上下柱管机械过盈力及拉脱锁提供拉脱力达到吸能的保护目的,由此依靠机械过盈力提供持续吸能避免二次伤害,进而实现保护驾驶员的目的。但这种吸能保护方式的吸能力——位移曲线因机械过盈摩擦力的静转动会形成峰值,与拉脱锁拉脱吸能组合产生的拉脱力叠加后,容易造成溃缩力峰值过高而导致溃缩保持力不足,极易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在不增加整体溃缩力峰值的前提下为提升溃缩保持力,有必要设计一种不增加溃缩力峰值且能使溃缩力保持稳定,以达到只增加转向管柱溃缩保持力的吸能保护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不增加整体溃缩力峰值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溃缩保持力,并使溃缩保持力保持稳定,从而满足转向系统整体吸能要求,解决现有因溃缩力峰值过高而导致溃缩保持力不足,极易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的汽车转向管柱的吸能保护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的吸能保护机构,它由撕裂件、拉脱锁、安装支架和横梁连接板构成,其特征在于:汽车转向管柱的安装支架两侧对称设置有装配凹槽,装配凹槽上设置有U型口,装配凹槽上通过U型口活动卡装有拉脱锁,U型口端头的装配凹槽上设置有撕裂件固定孔,撕裂件一端由固紧钉通过撕裂件固定孔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撕裂件另一端由固定螺栓穿过拉脱锁与横梁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撕裂件由撕裂件本体构成,撕裂件本体为金属板材弯折形成的L形,撕裂件本体的竖直部设置有冲压形成的凸形孔,凸形孔上方的竖直部端头设置有弯折头,撕裂件本体的横直部设置有冲压形成的撕裂片,撕裂片端头设置有朝向向下的弯折片,弯折片上设置有固定孔。
所述的撕裂片在撕裂件本体上凹陷状,撕裂片上表面与撕裂件本体下表面之间的重合厚度为0.94—1.3mm。
所述的撕裂件本体的竖直部高度为30—35mm,撕裂件本体的横直部长度为55—60mm,撕裂件本体的宽度为28—32mm。
所述的撕裂片的长度为50—55mm,撕裂片的宽度为18—2mm。
所述的弯折片内侧的撕裂片与撕裂件本体之间设置有冲裁预撕裂线,冲裁预撕裂线长度为3—5mm。
所述的拉脱锁为金属板材弯制、且与装配凹槽形状对应的U型夹层体,拉脱锁上呈上下状设置有冲压形成的上装配固定孔和下装配固定孔,上装配固定孔下方、下装配固定孔上方设置有冲压装配固定孔形成的卷缘,上装配固定孔的卷缘和下装配固定孔的卷缘相互接触连接,以增加拉脱锁弯制的整体强度和在装配时的稳定性,并同时对拉脱锁装配时进行限位。上装配固定孔和下装配固定孔为腰型孔。
所述的拉脱锁的弯折处端面上设置有端面弯折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捷隆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捷隆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1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天线反射体
- 下一篇:湖羊场生态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