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2080.4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E03B3/02;B01D36/02;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叶帅东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后期 雨水 自动 收集 | ||
1.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包括:初雨收集池(20),所述初雨收集池(20)包括收集池主体(21),其特征是:所述收集池主体(21)一侧连接有排水组件(10),所述排水组件(10)包括与收集池主体(21)连接的排水基件(11),所述排水基件(11)顶面与收集池主体(21)顶面平齐设置,所述排水基件(11)具有水平设置且与收集池主体(21)连通的排水通道(12),所述排水通道(12)的底面与收集池主体(21)顶面具有间距,所述收集池主体(21)与排水通道(12)连通处设有拦污栅(14),所述排水基件(11)侧面开设有与排水通道(12)连通的排水通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其特征是:所述排水组件(10)连接有第一排水管(60)和/或第二排水管(70),所述排水通道出水口(12)连接第一排水管(60),所述排水通槽(13)连接第二排水管(70),所述第二排水管(70)出水口连接净化组件(80),所述净化组件(80)下方连接有后雨收集池(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其特征是:所述后雨收集池(90)底部竖直开设第二排水管体(95),所述第二排水管体(95)内插接可上下位移的配重封堵件(94),所述配重封堵件(94)为柱状结构其顶面侧边固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直径大于第二排水管体(95)直径且圆环底面具有密封圈,所述配重封堵件(94)顶面通过绳体连接有第二浮体(91),所述配重封堵件(94)上方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轴体(92)和第二轴体(93),所述第一轴体(92)两端部和第二轴体(93)两端部分别与后雨收集池(90)两侧内壁固接,连接第二浮体(91)的绳体经过第一轴体(92)和第二轴体(93)之间的空间且分别与第一轴体(92)和第二轴体(93)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其特征是:所述净化组件(80)包括圆柱中空的净化箱(85),所述净化箱(85)上端口连接盖体(82),所述盖体(82)中部与第二排水管(70)连通,所述净化箱(85)底部具有第一排水管体(81),所述后雨收集池(90)上端面具有与第一排水管体(81)连通的管口,所述净化箱(85)有外至内以此设有同轴的透水管体(86)、净化柱体(88),所述透水管体(86)与净化箱(85)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流通道(810),所述透水管体(86)与净化柱体(88)之间形成第三过流通道(811),所述净化柱体(88)中部开设有同轴的柱状结构的第一过流通道(89),所述透水管体(86)底部设有同轴的支撑底板(87),所述支撑板体(87)与净化柱体(88)底面连接且所述支撑板体(87)中部开设有与第一过流通道(89)连通的通孔,所述支撑板体(87)底面与净化箱(85)底面具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其特征是:所述透水管体(86)上部设有第一引流件(83),所述第一引流件(83)中部具有与透水管体(86)内径等径的开口,且所述开口连接有圆柱管状的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环顶面与第一引流件(83)平齐,导流环环底面小于第一引流件(83)中部开口直径,所述第一引流件(83)侧边与净化箱(85)固接,所述导流环的环面上开设有第二分流孔(813),所述导流环的环底面连接等直径的分流管体(84),所述分流管体(84)侧面环绕开设有第一分流孔(812),所述分流管体(84)外侧设有倾斜板体且倾斜板体设于第一分流孔(812)附近使第一分流孔(812)内流出水体向上流动,所述分流管体(84)底面封口设置,所述支撑底板(87)与分流管体(84)底面之间设有净化柱体(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20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