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2080.4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E03B3/02;B01D36/02;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叶帅东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后期 雨水 自动 收集 |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属于雨水处理领域,包括:初雨收集池,初雨收集池包括收集池主体,收集池主体一侧连接有排水组件,排水组件包括与收集池主体连接的排水基件,排水基件顶面与收集池主体顶面平齐设置,排水基件具有水平设置且与收集池主体连通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底面与收集池主体顶面具有间距,收集池主体与排水通道连通处设有拦污栅,排水基件侧面开设有与排水通道连通的排水通槽。本发明实现了降低后雨对初雨的稀释作用,改善雨水中污染物沉降速率,高效对初雨、后雨进行收集和净化处理,解决雨水对城市造成径流污染问题,能够大规模的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具有兼容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雨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
背景技术
相关研究表面,小汇水面雨水出流初期冲刷效应明显,即初期雨水污染物含量高,后期雨水较为清洁,例如对华东某中小城市汇水区雨水排水口出流水质进行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降雨初期的雨水径流污染较严重,因为,初期雨水夹杂着大量的粉尘和泥沙,并且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较高,雨水水质很差,降雨初期的雨水径流污染较严重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可得到证明,因此,对初期雨水的处理和处置是雨水回收利用的技术关键,目前对初期雨水径流多采用弃流的处置方式,弃流的雨水应进行处理,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雨污合流管网)由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等,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多种多初雨处理的方案,具体如下:
现有技术1,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初雨弃流装置,包括井体及设置在井体上水平方向的进水管、出水管和弃流管,所述弃流管高度低于出水管,所述井体内在出水管处设有过滤装置,所述井体内在弃流管处设有浮筒限流阀;所述浮筒限流阀包括安装板、管盖、浮筒以及与安装板铰接的杆形连接件,所述管盖和浮筒与杆形连接件端部连接且初态下位于弃流管两侧,所述杆形连接件两侧分别设有初态调节装置和关闭限位装置,所述浮筒限流阀通过安装板与井体连接。该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完成前期污染物自动排放,后期收集雨水的过滤,无需电力装置,安全环保,节能耐用。
现有技术2,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自清洗功能的初雨收集处理系统,属于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缓冲池和调蓄池;缓冲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缓冲池和调蓄池之间设置有自清洗水平格栅;调蓄池内设置有水力颗粒分离器;水力颗粒分离器的上方连接有过水槽;调蓄池的池底存在坡度;调蓄池内还设置有智能冲洗装置和潜污泵。该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其能够在快速便捷的实现对初期雨水的过滤沉降的同时,实现对处理后的雨水实时输出供用户使用,同时本系统完成对初期雨水的收集处理后能够方便的实现自清洗功能。
现有技术1:CN 105201067 A
现有技术2:CN 105155615 A
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较为注重对初雨和后雨的分离,在考虑到后雨较为清洁的情况下,对后雨如何进行合理有效收集提供了较多的技术方案改进,但是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如何对初雨和后雨的合理分离以及对于初雨、后雨净化排放方面还具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后雨对初雨的稀释作用,改善雨水中污染物沉降速率,高效对初雨、后雨进行收集和净化处理,解决雨水对城市造成径流污染问题的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能够大规模的应用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投资和占用土地面积减少,具有兼容性好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2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