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行驶中轮溅水雾消导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2526.3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明智 |
主分类号: | B60S1/66 | 分类号: | B60S1/66;B62D25/16;B62D25/18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杜希现 |
地址: | 262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行驶 溅水 雾消导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行驶中轮溅水雾消导装置,包括车轮拱箱和风力抽吸器,车轮拱箱包括拱箱主体、内拱板和拱箱堵头;拱箱主体包括紧密连成一体的背拱板和侧拱板,内拱板上设有筛孔;内拱板与拱箱主体的侧拱板紧密相接,拱箱主体和内拱板间的弧形夹层为水雾缓冲室,拱箱堵头位于车轮拱箱端部,并与之紧密相接;拱箱堵头设有导流口;风力抽吸器包括连为一体的迎风管头、咽管和扩散管尾,风力抽吸器设有贯通迎风管头、咽管和扩散管尾的抽吸通道,咽管上设有侧吸口,侧吸口和导流口间设有连通管。本发明既能有效消除车辆自身产生的水雾,又能疏导路面积水,进而从整体上消除水雾的产生,有利于行车安全,降低雨天行驶车辆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轮胎拱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汽车在行驶中车轮溅起的水雾进行消除和引导的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雨天行驶时,由于路面有水,轮胎转动会将吸附的飞速甩出,这些飞溅的水离开轮胎后受到轮胎拱板的阻挡,与拱板发生碰撞,有些变成了细小的水滴和雾,也有些被拱板反射回来后又与转动的轮胎发生碰撞。水在拱板和轮胎之间反复的碰撞后化为了细小微粒,这些细小微粒在汽车行驶侧风和轮胎旋转风力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成为了水雾。因此,汽车在雨天高速行驶时,我们会看到汽车两侧的轮胎外周始终会有水雾笼罩。这些水雾不仅影响本车驾驶员视线,在并行超车或者会车时,两车驾驶员彼此的视线都会被车辆溅起的水雾遮挡,而且车辆前部包括前挡风玻璃还会被水雾附着,对灯光、感应装置产生影响,不利于行车安全。另外,轮胎吸附带起的水被甩出到拱板后,还有部分顺着拱板重新回流到了路面,导致路面上的水被前后车辆反复碾压和甩起。据统计,雨天车祸发生率是晴天的5倍,其主要因素是能见度和路面状况两大隐患。现有汽车仅设有具防护和阻挡作用的拱板,汽车上没有轮溅水雾的消导装置,汽车雨天行驶时无法对自身带起的水及产生的水雾进行分流和消导,不仅影响驾乘人员视线,也影响车辆和路网的信息感应和识别,不利于路网运行安全和信息化交通建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汽车行驶中轮胎带起的水及产生的水雾自行分流和消导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车轮拱箱和风力抽吸器,所述车轮拱箱包括拱箱主体、内拱板和拱箱堵头;所述拱箱主体包括紧密连成一体的背拱板和侧拱板,所述内拱板上设有筛孔;所述内拱板与拱箱主体的侧拱板紧密相接,拱箱主体和内拱板间的弧形夹层为水雾缓冲室,拱箱堵头位于车轮拱箱端部,并与之紧密相接;所述拱箱堵头设有导流口;所述风力抽吸器包括连为一体的迎风管头、咽管和扩散管尾,风力抽吸器设有贯通迎风管头、咽管和扩散管尾的抽吸通道,咽管上设有侧吸口,侧吸口和导流口间设有连通管。
所述内拱板的筛孔上设有与之活连接的塑胶乳头,所述塑胶乳头设有锥孔,所述拱箱主体内面设有导流槽。
所述车轮拱箱两端均设有风力抽吸器。
所述车轮拱箱为串联拱箱,它由2-3个拱箱通过拱箱堵头连接而成,各拱箱堵头上均连接有风力抽吸器。
所述所述拱箱主体两端的风力抽吸器上下错位设置,其后端风力抽吸器低于前端抽吸器,风力抽吸器的迎风角度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明智,未经郑明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25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