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手、光纤纤芯对接元件以及光纤纤芯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3206.X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1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阮瑶杰;夏栋明;张挺;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樱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8 | 分类号: | B25J15/08;G02B6/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尹秀 |
地址: | 31547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手 纤纤 对接 元件 以及 移动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械手、光纤纤芯对接元件以及光纤纤芯移动装置,该机械手包括:夹持元件、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其中,第一动力组件与夹持元件铰接,以使得夹持元件的夹持端自动夹持光纤纤芯对接元件的被夹持端,第一动力组件用于带动夹持元件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二动力组件用于在夹持元件的夹持端位于光纤纤芯对接元件的夹持位置时,对夹持端的第二状态进行固定,以使得第一动力组件带动夹持元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时,夹持元件可以夹持着光纤纤芯对接元件一起沿第二方向运动,而不会存在光纤纤芯对接元件从夹持元件中脱落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纤芯对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手、光纤纤芯对接元件以及光纤纤芯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光纤电力通讯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目前,作为光纤通讯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在原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执行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交换。但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且费时,因此,如何实现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交换即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目前有技术表明可以通过将多路光纤集成在同一对接交换设备中,通过自动控制实现光纤网络中多路光纤的对接,进而实现多路光纤中数据信息交换传输。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带动固定外部光纤的光纤纤芯对接元件实现光纤纤芯自动对接与分离的机械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械手,用于带动固定外部光纤的光纤纤芯对接元件移动,实现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与分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手,包括:夹持元件、第一动力组件和第二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动力组件与所述夹持元件铰接,以使得所述夹持元件的夹持端在夹持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元件的被夹持端,受到所述被夹持端提供的沿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时,处于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撤销时,处于第二状态;
其中,所述夹持元件包括第一夹持元件和第二夹持元件,所述第一夹持元件具有第一夹持端,所述第二夹持元件具有第二夹持端,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组成所述夹持元件的夹持端,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被夹持端沿夹持方向的最大尺寸,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夹持端和所述第二夹持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夹持端沿夹持方向的最大尺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夹持端与所述被夹持端的接触面;
所述第一动力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夹持元件沿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机械手至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元件方向;
所述第二动力组件用于在所述夹持元件的夹持端位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元件的夹持位置时,对所述夹持端的第二状态进行固定,以使得所述第一动力组件通过所述夹持元件带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元件沿第二方向运动。
可选的,所述夹持元件具有第一容纳空间,在所述夹持元件的夹持端夹持所述被夹持端时,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被夹持端;
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沿所述第二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
可选的,所述夹持元件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表面为弧形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螺纹连接的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第一区域与所述夹持元件铰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拉杆带动所述夹持元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拉杆的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一夹持元件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夹持元件朝向所述第一拉杆的一侧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第一夹持元件通过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一凸起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樱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樱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3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