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智能服务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4251.7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4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魏雷;陈铭;朱斌;胡晓健;强禹;马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8G1/123;G08G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共交通 一体化 出行 智能 服务 装置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公共交通的信息服务领域,公开了一种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智能服务装置及其应用方法,该装置的信息感知与存储模块用于采集、存储车辆运行信息,到站时间预测模块基于存储的运行数据推算车辆未来到达各个停靠站所需的行程时间及到站时间戳,出行辅助决策模块将到站时间预测模块推算出来的未来到达各个停靠站所需的行程时间及到站时间戳与用户的出行需求及历史出行特征结合起来分析,给出出行建议,出行需求发送装置记录该用户的出行需求和历史出行特征。本发明适用于地面公共交通,能够预测车辆到达各个停靠站所需的行程时间,使得用户能够合理规划前往停靠站的出行行程,在合适的时间点采用合适的交通方式前往停靠站,实现一体化出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的交通信息服务领域,是数据挖掘技术在城市交通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智能服务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今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除地铁以外的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多为地面线,没有独立路权,车辆行驶过程中易受到其他车辆或行人的干扰,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在通过交叉口时易受到信号相位的影响,进而产生延误,破坏车辆到达各个停靠站的时间规律性,不确定的到站时间会增加乘客的出行不确定性,乘客前往停靠站的出行行程与使用公共交通完成的出行行程无法精确衔接,使用公共交通的积极性降低。
市场上出现了具有公共交通的交通信息服务功能的应用软件,其能够提供乘客想要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实时位置,方便乘客预计在停靠站的等待时间或是否需要加快速度赶到停靠站;市场上也出现了指导乘客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应用软件,向乘客提供从所在地到目的地采用不同交通方式所需时间、价位、路线等内容,甚至在乘客选用地面公共交通时还会提供用户从所在地步行至停靠站所需时间,用以方便用户乘坐公共交通。
但是,仅仅向乘客提供想要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实时位置,也不能使乘客准确预计在停靠站的等待时间或及时赶到停靠站乘坐最早到站的车辆。同时,有意乘坐地面公共交通的乘客,从所在地出发至车站需所需时间也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不同乘客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乘客所在地区不同时段的交通情况等,乘客是否采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等,是否存在大型集会、道路维修、交通管制等突发情况,都会造成乘客从所在地出发至车站花费的时间与应用软件提供的时间不相符,甚至相差很大。可见,现有具有公共交通的交通信息服务应用软件不能有效地为用户更准确的、更有效的提供从所在地至车站的出行建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公共交通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干扰、产生延误,破坏到达各个停靠站的时间规律性,导致乘客前往停靠站的出行行程与使用公共交通完成的出行行程无法精确衔接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智能服务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其能够通过分析历史运行数据预测公共交通车辆未来到达停靠站的时间点,并且结合乘客的出行需求及历史出行特征,给出出行建议,使得乘客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点使用合适的交通工具前往停靠站,有效提高乘客出行过程中使用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效率,实现一体化智能出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所属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智能服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采集和存储车辆的运行信息,所述运行信息包括车辆编号、停靠站编号、到站时间和离站时间等;
根据车辆的运行数据通过预设的第一算法预测车辆到达各个停靠站的时间;
采集和存储用户的出行需求和历史出行特征,所述出行需求包括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目的停靠站,所述历史出行特征包括交通方式、平均速度等;
根据用户的历史出行特征和用户的出行需求通过预设的第二算法预测用户采用不同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停靠站的时间,根据预测的车辆到达目的停靠站的时间和预测的用户采用不同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停靠站的时间,判断用户采用何种交通方式何时出发能够搭乘哪一班次的车辆,得出出行建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42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慧网点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zfs文件系统的高性能跨域复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