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管内安装内套钢管的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9720.4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8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肖敏;李海峰;罗可;朱少华;吴梓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36 | 分类号: | F16L1/036;F16L1/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乐综胜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管内 安装 钢管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内安装内套钢管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完成顶管工作井、混凝土顶管及接受平台;将升降运输车吊装至管节接受平台上;将第一管节吊装至管节接受平台上;通过升降运输车将第一管节运输至混凝土顶管内,将第一管节安装固定,升降运输车从第一管节内退出;将下一管节吊装至管节接受平台上;通过升降运输车将管节运输至与上一管节拼接并安装固定;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管节安装固定到位。实现狭小空间内安装管节,减少工程器械类费用,可精确调整管节安装高度和坡度,保证管道施工质量,减少待安装管节与顶管相互作用,避免顶管和管节受损,运输车循环工作,可由两台运输车两头同时工作,提高安装效率,大大缩短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管内安装内套钢管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城市道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路网和管网密度越来越大,新建排水管网与上述路网交叉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周边场地不影响现有设施安全和周边环境时,新建排水管道一般采用明挖方式施工。随着基坑开挖土压力的释放,当支护措施不当时极易引起道路结构的变形、位移,当穿越繁忙的市政道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铁路时,明挖施工已明显不适用,因而顶管施工方法成为一种常见及成熟的施工技术。顶管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各管节之间的橡胶密封圈安装质量欠佳可能导致管道整体的密闭性不良,因此出于对顶管周边设施的安全考虑,相关产权单位不允许直接用钢筋混凝土顶管作为排水过流通道,必须在顶管内另行安装内套管作为过流通道。
传统的顶管和内套管施工方法,先将顶管施工完毕形成通道,顶管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顶管标高,顶进过程中随时进行检测发现偏差随时纠偏。当顶管施工完成后在顶管中浇筑混凝土作为内套管基础,当内套管为钢管时,先将内套管吊装至工作井与上一节内套管焊接后再由顶管机顶进,如此循环直至全部施工完成。由于该方法内套管由顶管机推进,此类方法存在内套管安装精度无法调节、难以控制;只有待本段管节与上一管节连接完成后才能开始顶进,此法施工工期长;顶进过程中,内套管与顶管之间相互间摩擦力大,所需推动力大,且两者受损风险增加,质量难以保证;顶管机使用时间长,工程器械费用增加。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内套管施工方法,安装工艺简单,施工质量可控,节省工期和投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顶管内安装内套钢管的施工工艺,实现狭小空间内安装管节,减少工程器械类费用,可精确调整管节安装高度和坡度,保证管道施工质量,减少待安装管节与顶管相互作用,避免顶管和管节受损,运输车循环工作,可由两台运输车两头同时工作,提高安装效率,大大缩短工期。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顶管内安装内套钢管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完成顶管工作井和混凝土顶管,混凝土顶管水平布置于顶管工作井的一侧,并与顶管工作井连通;
2)在顶管工作井内施工完成管节接受平台,管节接受平台设置于顶管工作井的底部,管节接受平台顶部与混凝土顶管底部的高度一致;
3)将升降运输车从顶管工作井外吊装至管节接受平台上,并移至混凝土顶管内;
4)将第一管节从顶管工作井外吊装至管节接受平台上;
5)将升降运输车穿入第一管节内,并将第一管节托起;
6)通过升降运输车将第一管节运输至混凝土顶管内,将第一管节安装固定,升降运输车从第一管节内退出;
7)将下一管节从顶管工作井外吊装至管节接受平台上;
8)将升降运输车穿入管节内,并将管节托起;
9)通过升降运输车将管节运输至混凝土顶管内,将管节与上一管节拼接并安装固定,升降运输车从管节内退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97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