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小麦成熟胚再生率的组织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9742.0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7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宪省;别晓敏;李兴国;高新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薛鹏喜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小麦 成熟 再生 组织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小麦成熟胚再生率的组织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发现在小麦成熟胚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提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再生率;特别是在小麦成熟胚培养的预培养基中添加200μM的丁酸钠或0.5μM的曲古抑菌素A,可有效提高小麦材料CB037、Fielder和中国春的小麦成熟胚再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小麦成熟胚再生率的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第一大口粮作物,约35%~40%的人以其为口粮。随着全球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改良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等农艺性状已成为重要趋势。基因功能研究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麦,而小麦组织培养的低再生频率是遗传转化的重要限制因素。
目前,小麦遗传转化常用的外植体有幼胚、成熟胚、花药和幼穗等,其中,幼胚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都比较高,获得转基因小麦植株的报道多以转化幼胚为主。但幼胚取材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适宜的取材时间难以准确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麦遗传转化的规模化开展。成熟胚具有取材方便、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个体间生理状态一致等优势,成为目前研究者进行突破的热点。但是,小麦成熟胚的组织培养比较困难,再生率比较低,能够用于遗传转化的基因型还很少。
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及磷酸化等过程。其中,组蛋白乙酰化的过程是动态和可逆的,包括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两个过程,分别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催化完成。研究表明HDACs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包括花发育、种子发育、根发育以及器官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死亡等,同时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如干旱、盐胁迫、低温等。目前对植物中HDACs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中,关于HDACs在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小麦成熟胚再生率的组织培养方法。本发明研究发现,在小麦成熟胚培养的预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有效提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再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提高小麦成熟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再生率中的应用。
优选的,上述应用中,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选自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或丁酸钠(sodium butyrate)。
优选的,上述应用中,所述曲古抑菌素A的加入浓度为0.5μM,丁酸钠的加入浓度为200μM。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提高小麦成熟胚再生率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小麦种子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的成熟胚刮碎,接种于添加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预培养基中,在黑暗、25℃条件下培养7天,得到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
(2)将步骤(1)得到的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转移到诱导培养基中,在黑暗、25℃条件下培养14天,得到胚性愈伤组织;
(3)将步骤(2)得到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中,在光照16小时/天、光强3500Lux、温度25℃条件下培养21天。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选自曲古抑菌素A或丁酸钠;所述曲古抑菌素A的加入浓度为0.5μM,丁酸钠的加入浓度为2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97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喂奶配件及喂奶组件
- 下一篇:一种船用燃油发动机废气净化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