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李箱角护套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1804.1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1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根;李铁军;郭亮;李功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旭阳佛吉亚汇锋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14 | 分类号: | B26F1/14;B26D7/01;B26D7/18;B26D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李箱 护套 打孔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行李箱角护套打孔装置,其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固设有与角护套形状匹配的模座,模座的一侧固设有用于打孔的打孔器,打孔器包括用于冲孔的冲头和用于驱动冲头沿冲头的轴向滑动的驱动源,冲头的轴线垂直朝向模座的外壁,冲头沿自身轴向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模座的两侧分别固设有用于对角护套限位的挡片,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角护套的按压装置。在进行打孔操作时,先将角护套对齐放在模座上,使角护套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片挡片上,将角护套压紧在模座上,接着驱使冲头向角护套移动,进行冲孔,通过两个挡片对角护套进行辅助定位,以及按压装置对角护套进行固定,本申请具有打孔准确度高,打孔操作更方便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打孔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行李箱角护套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行李箱是车辆用于存放物品的储藏室,存放更多自驾装备的同时,还为存放的物品提供防撞、防水、防尘的作用。行李箱在使用过程中,边角位置常常会在受到撞击时成为主要受力点,为了增强行李箱边角的强度,制造人员长在行李箱的内壁上或外壁上铆接角护套。行李箱角护套也是汽车内饰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技术中,角护套通常使用注塑模具一体成型,再由人工在角护套上需要与行李箱连接的位置打孔。现有的打孔方式难以保证每次打孔位置准确,常常造成后期角护套安装时孔位不准,安装困难的情况,开孔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行李箱角护套的打孔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行李箱角护套打孔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行李箱角护套打孔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行李箱角护套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设有与角护套形状匹配的模座,所述模座的一侧固设有用于打孔的打孔器,所述打孔器包括用于冲孔的冲头和用于驱动冲头沿冲头的轴向滑动的驱动源,所述冲头的轴线垂直朝向模座的外壁,所述冲头沿自身轴向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模座的两侧分别固设有用于对角护套限位的挡片,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角护套的按压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对行李箱的角护套进行打孔操作时,先将角护套对齐放在模座上,使角护套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模座两侧的挡片上,对角护套在自身长度方向上进行定位固定后,启动按压装置,将角护套压紧在模座上,接着启动驱动源,驱使冲头向角护套移动,将角护套压紧在模座上,对角护套进行冲孔,通过两个挡片对角护套进行辅助定位,以及按压装置对角护套进行固定,打孔准确度高,打孔操作更方便。
优选的,所述驱动源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冲头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冲头对角护套进行打孔时,开启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活塞杆伸出,即推动冲头抵接在角护套上,对角护套进行冲孔,气缸的推力大,并且施力平稳,使得冲头冲孔平稳,冲孔效果好。
优选的,一片所述挡片上固设有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为常式开关,所述第一微动开关串联在第一气缸的开关回路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将角护套放置在模座上,位于两块挡片之间,准确对齐时,角护套与第一微动开关接触,使第一微动开关闭合,此时开启第一气缸,才可使第一气缸启动,对角护套进行冲孔,有效避免在角护套未完全对齐时就开启第一气缸,造成角护套冲孔错位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冲孔精确度。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壁上固设有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为常式开关,所述第二微动开关与第一微动开关串联在第一气缸的开关回路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将角护套正确安放在模座上时,模座上的第二微动开关与角护套接触,第二微动开关闭合,并在角护套与第一微动开关接触的情况下,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才会运作,有效避免在角护套未完全对齐时就开启第一气缸,造成角护套冲孔错位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冲孔精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旭阳佛吉亚汇锋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旭阳佛吉亚汇锋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1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中板、中框和终端
- 下一篇: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