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酸莫西沙星起始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2535.0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文松松;徐玉文;牛冲;郭常川;张雷;刘琦;郑静;向宇;杨书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酸 西沙 起始 原料 基因 毒性 杂质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酸莫西沙星起始原料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定量分析方法,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结构类型包括酰卤类、不饱和酮类。本发明采用无水乙醇与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氯进行衍生化反应生成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采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对衍生物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及杂质3‑(N,N‑二甲基氨基)丙烯酸乙酯进行分离,质谱分析检测。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起始原料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有效分离,且能对所述的基因毒性杂质定量检测,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对盐酸莫西沙星原料及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用于盐酸莫西沙星起始原料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氯及3-(N,N-二甲基氨基)丙烯酸乙酯的分析检测。
背景技术
盐酸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化学名为1-环丙基-7-{S,S-2,8-重氮-二环[4.3.0]壬烷-8-基}-6-氟-8-甲氧-1,4-二氢-4-氧-3-喹啉羧酸盐酸盐,分子式为C21H24FN3O4·HCl,其结构式为:
盐酸莫西沙星是一种广谱和具有抗菌活性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由于其吸收快,体内分布广,临床上对绝大多数致病菌的综合疗效已达到或超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机制为干扰Ⅱ、Ⅳ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是控制DNA拓扑和在DNA复制、修复和转录中的关键酶。到目前为止,SFDA已批准2家制药企业生产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共22家制药企业获准生产其片、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多种剂型的制剂。
关于盐酸莫西沙星的合成,文献报道多数以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和(s, s)-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为起始原料。
其中,起始原料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常用的合成工艺路线如下:
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氯及3-(N,N-二甲基氨基)丙烯酸乙酯是合成盐酸莫西沙星起始原料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的起始物,分别属于酰卤类及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均为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因此,按照药品注册法规及ICH M7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需要在盐酸莫西沙星起始原料中监测杂质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氯及3-(N,N-二甲基氨基)丙烯酸乙酯含量是否超过限度。根据盐酸莫西沙星的最大日剂量为400 mg/天,以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水平小于1.5 μg/天计算,分别将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氯及3-(N,N-二甲基氨基)丙烯酸乙酯的控制限度定为0.0003%、0.005%。
酰卤类化合物性质极其不稳定,遇水、高温极易分解,因此,本发明开发了一种柱前衍生气质联用分析方法,用于盐酸莫西沙星起始原料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氯及3-(N,N-二甲基氨基)丙烯酸乙酯的分离、检测。目前,关于盐酸莫西沙星起始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测定方法未见有公开的报道。因此,本发明对盐酸莫西沙星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及其制剂的用药安全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其它药物中酰卤类、不饱和酯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参考。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大学,未经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2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吸鼻器
- 下一篇:一种抗菌无纺布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