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容器化技术实现智能合约智慧化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7747.8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5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蔡井海;高赛;高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翼帆数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F8/34;G06F16/27;G06Q40/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吕琳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青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容器 技术 实现 智能 合约 智慧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基于容器化技术实现智能合约智慧化管理系统及方法,供用户以图形化拖曳的形式设计智能合约的组件,接收智能合约基本信息的输入、接收对合约模型、合约动作和合约规则组件的选取;将智能合约各组件进行组装以生成目标合约模板;加载目标合约模板,解析目标合约模板内容,将目标合约模板翻译成标准智能合约;加载目标合约模板,解析目标合约模板内容,将目标合约模板翻译成链上智能合约;建立标准智能合约与链上智能合约一一映射锚定关系;将标准智能合约打包成容器可执行的镜像文件,将镜像文件部署在服务器中,在容器创建后将加载标准智能合约镜像并运行;将链上智能合约部署到适配的区块链中,由区块链加载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针对区块链技术中智能合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容器化技术实现智能合约智慧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关键组件,其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不需人为干预、可追踪、不可逆转等。智能合约的概念1995年由NickSzabo首次提出,“一个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commitment),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Nick Szabo:《Smart Contracts:Building BlocksFor Digital Markets》),相比传统合约,智能合约具有更强的执行力,且降低交易成本。区块链技术提供了执行智能合约最关键的可信环境,为智能合约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
智能合约的内容是基于某种业务流程的商务合同,而其表现形式是一段可执行的计算机代码。熟悉业务流程的未必懂计算机语言,懂编码的未必精通业务,这种知识领域上的错配,是智能合约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也增加了智能合约的风险。在传统的智能合约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智能合约没有可视化的设计界面,合约开发必须依赖技术人员,引起合约业务和代码逻辑不匹配的风险,产生偏差,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人为错误难以避免,致使商业普及的难度很大。
2、智能合约的开发部署调试比较繁琐,因为区块链是分布式部署,开发部署调试难度进一步增大。
3、不同区块链平台智能合约开发实现的技术不一样,没有统一的实现标准,使跨链数据交互难度变大。
因此,如果能让智能合约的创建摆脱必需有程序员参与的限制,在智能合约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上更加智慧,则对智能合约的推广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上述现智能合约开发管理存在的多种问题,乃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容器化技术实现智能合约可视化、智慧化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容器化技术实现智能合约智慧化管理系统,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合约设计器、合约组装模块、第一翻译模块、第二翻译模块、锚定模块、第一运行模块和第二运行模块;
所述合约设计器用于供用户以图形化拖曳的形式设计智能合约的组件,接收智能合约的基本信息的输入、接收对合约模型组件、合约动作组件和合约规则组件的选取;
所述合约组装模块用于将合约设计器设计出的智能合约的各组件进行组装以生成目标合约模板;
所述第一翻译模块用于加载目标合约模板,对目标合约模板的内容进行解析,并通过模板机制将目标合约模板翻译成标准智能合约;
所述第二翻译模块用于加载目标合约模板,对目标合约模板的内容进行解析,并通过模板机制将目标合约模板翻译成链上智能合约;
所述锚定模块用于对标准智能合约与链上智能合约建立一一映射的锚定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翼帆数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翼帆数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77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