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的形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8756.9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0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田希文;廖韦豪;戴品仁;姚欣洁;吕志伟;李忠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闫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形成 方法 | ||
提供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形成方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工件,包括:位于第一介电层中的一金属部件、位于此金属部件上的蚀刻停止层、位于此蚀刻停止层上的第二介电层、位于此第二介电层上的第三介电层、具有沟槽的图案化硬遮罩。此方法还包括:形成导孔开口(via opening)穿过此图案化硬遮罩中的此沟槽、此第二介电层、此第三介电层以及此蚀刻停止层,以露出此金属部件,沉积金属层于此沟槽及此导孔开口中,以分别形成金属线及金属接触导孔,且沉积此金属层于此工件上,移除位于此金属线及此金属接触导孔之间的此图案化硬遮罩,以及沉积第四介电层于此金属线及此金属接触导孔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半导体装置及其形成方法,特别涉及半导体装置的互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指数型的成长。集成电路材料及设计上的技术进步已产生了数个世代的集成电路,其中每一世代皆比前一代具有更小且更复杂的电路。集成电路演进期间,功能密度(亦即,单位芯片面积的互连装置数目)通常会增加而几何尺寸(亦即,即可使用工艺生产的最小元件(或线))却减少。此微缩化的过程通常会以增加生产效率与降低相关成本而提供助益。
此微缩化也增加了集成电路工艺及生产的复杂性,而为了实现前述的技术进步,在集成电路工艺及生产方面也要有类似的进展。举例而言,随着持续缩小的集成电路部件尺寸,多层互连(multilayer interconnect,MLI)部件变得更为紧密,数个多层互连部件的接触件显示出增加的接触电阻并阻碍电流,带来性能、产率、以及成本方面的挑战。在所有多层互连层中,较靠近主动装置的第一及/或第二多层互连层具有最小的线宽。已观察到在第一/第二多层互连层中形成导孔所造成的边角圆化(edge rounding)及低介电常数介电质损伤可能会导致短路或增加寄生电容。因此,虽然现有的接触件已大致合乎需求,但并非在所有方面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半导体装置的形成方法。此方法包括:提供工件,包括:位于第一介电层中的一金属部件、位于此金属部件上的蚀刻停止层、位于此蚀刻停止层上的第二介电层、位于此第二介电层上的第三介电层、具有沟槽的图案化硬遮罩;形成导孔开口(viaopening)穿过此图案化硬遮罩中的此沟槽、此第二介电层、此第三介电层以及此蚀刻停止层,以露出此金属部件;沉积一金属层于此沟槽及此导孔开口中,以分别形成金属线及金属接触导孔,且沉积此金属层于此工件上;移除位于此金属线及此金属接触导孔之间的此图案化硬遮罩;以及沉积第四介电层于此金属线及此金属接触导孔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半导体装置的形成方法。此方法包括:提供工件,包括:位于第一介电层中的金属部件、位于此金属部件上的蚀刻停止层、位于此蚀刻停止层上的第二介电层、第三介电层、具有沟槽的图案化硬遮罩;形成导孔开口穿过此图案化硬遮罩中的此沟槽、此第二介电层、此第三介电层以及此蚀刻停止层,以露出此金属部件;以及沉积金属层于此图案化硬遮罩上及此导孔开口中,使此金属层与此金属部件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此装置包括:金属部件,设置于第一介电层中;蚀刻停止层,位于此金属部件上;第二介电层,位于此蚀刻停止层上;金属线,位于此第二介电层上;金属接触导孔,邻近此金属线;以及第三介电层,位于此金属线及此第二介电层之间,其中此金属接触导孔延伸穿过此第二介电层、此第三介电层及此蚀刻停止层,并与此金属部件电性接触。
附图说明
由以下的详细叙述配合说明书附图,可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应注意的是,依据在业界的标准做法,各种特征并未按照比例绘制。事实上,可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各种元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现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面向,示出制造集成电路装置的互连结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图10、图11A、及图11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面向,示出互连结构在如图1的方法的各种制造阶段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87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循环机对高冲击应用的可用性
- 下一篇:高电压装置及车辆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