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照明设施与管线的集约化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9837.0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0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李耀;黄寅;刘苗苗;汤晓燕;吴妙艳;马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1/03;F21V23/00;F21V27/00;H02G3/38;H04R1/02;F16M13/02;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车站 照明 施与 管线 集约化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照明设施与管线的集约化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轨道下方的高架车站站厅层;高架车站站厅层的上方通过钢支梁设置若干照明设施;每一照明设施均包括镀锌线槽、钢横梁、LED面板灯和终端设备;LED面板灯的管线设置于钢支梁和钢横梁的内部;每一钢支梁的一端均设置有终端连接槽钢,通过终端连接槽钢与终端设备连接;终端设备的管线设置于终端连接槽钢内终端连接槽钢呈倒“L”形,包括一水平槽钢枝干和一竖直槽钢枝干。本发明将车站站厅层照明灯具和各类管线的复合构造,整合为一体,减少管线及照明灯具在上部空间占用的面积,提高灯具及管线的综合利用率,提升站厅层公共区的空间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交车站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照明设施与管线的集约化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高架车站是轨道交通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车站形式。高架车站站厅层内设备种类多,人员密集,管线排布多,室内空间照度需求大,一般在上部结构下方悬挂各类管线线槽及照明灯具,亦或采用综合支吊架的形式以多条综合支架并列排布。以上做法均会在站厅上空造成一系列的拥堵,管线线槽与灯具交叉严重,不利于后续检修和维护,未考虑复合利用的问题。
按照常规的做法,站厅层有大量的管线线槽通过,主要为动力、照明、FAS、通信、信号等专业的管线线槽,降低了车站的净高,影响了车站的空间效果,更不利于检修和维护。管线的交叉和重叠增加了工程实施难度,降低了各类管线的利用效率和安装效率。
由于管线安装与灯具安装分为不同的系统,各自需要支架体系,造成站厅层上部空间支吊架杆件密集,提升了安装的成本。为了满足不同管线、灯具的安装高度及车站净高的设计要求,车站站厅层高度不得不加高,客观上提升了土建的造价。
在目前轨道交通越来越注重美观和经济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车站室内空间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而站厅层上部空间凌乱存在的各类管线线槽和照明设备限制了站厅的空间高度,破坏了整体的美观效果,进而降低了乘客在站厅层的空间感受。传统高架车站的站厅,并没有考虑管线的整合和灯具设备的复合利用和集约设计问题。
因此,如何将结构需求、装修需求、管线需求、照明需求、检修需求整合优化,减少对站厅层上部空间高度的影响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照明设施与管线的集约化安装结构,实现的目的是将车站站厅层照明灯具和各类管线的复合构造,整合融为一体,减少管线及照明灯具在上部空间占用的面积,提高灯具及管线的综合利用率,提升站厅层公共区的空间高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照明设施与管线的集约化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轨道下方的高架车站站厅层;所述高架车站站厅层的上方通过钢支梁设置若干照明设施。
其中,每一所述照明设施均包括镀锌线槽、钢横梁、LED面板灯和终端设备;
每一所述钢支梁的上面均通过支座连接所述镀锌线槽;每一所述钢支梁的下面均通过螺栓及角钢水平设置所述钢横梁;
所述镀锌线槽内部分舱设置弱电舱和动力照明舱;
每一所述钢横梁的两端均通过槽钢与所述LED面板灯连接;
所述LED面板灯的管线设置于钢支梁和钢横梁的内部;
每一所述钢支梁的一端均设置有终端连接槽钢,通过所述终端连接槽钢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所述终端设备的管线设置于所述终端连接槽钢内
所述终端连接槽钢呈倒“L”形,包括一水平槽钢枝干和一竖直槽钢枝干;
所述终端设备为喇叭或者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钢支梁对应相应的所述照明设施重心的位置通过竖直连接角钢与所述高架车站站厅层顶部的结构板下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9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镍无钴四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孔轴台阶高度检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