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车转向架升降检修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3455.5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牛爱成;翟振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14 | 分类号: | B66F7/14;B66F7/28;B61K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车 转向架 升降 检修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铁路机车车辆检修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车转向架升降检修设备,可将转向架(30)抬高到适当高度,使需要检修的零部件处于最佳高度位置。其特征是驱动系统(6)固定在基础地坑(8)内,通过升降装置(5)驱动轨道梁装配(1)上下运动,将转向架(30)放置在预定的高度位置上,方便工作人员优质高效的完成动车转向架(30)检修任务。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机车车辆检修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车转向架升降检修设备。
二、背景技术
动车转向架是动车的重要部件,转向架承载着全部车体设备的重量,包括乘客。转向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动车运行品质,为了保证动车转向架的运行品质,运营部门制定了检修规程,根据动车运行状态,定期对转向架进行全面维护和检修。
动车转向架由轮对轴箱总成、牵引电机、空气弹簧总成、轴箱弹簧总成、减振器、构架等关键部件组成,所有零部件以构架为载体,根据功能需要,有机的配置在构架的不同位置上。为了便于转向架的维护和检修,需要将转向架抬高到适当高度,使需要检修的零部件处于最佳高度位置,方便工作人员优质高效的完成检修任务。
现有的转向架升降装置主要由侧滚轮总成、主滚轮总成、地面盖板总成、提升机构、过渡轨、支撑架总成等组成,四套提升机构布置在转向架下方四个角的位置上,靠各自的电动机提供动力,驱动转向架上下运动,由于电动机转速有差异,存在升降高度不一致的安全隐患。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设计一种动车转向架升降检修设备,电动机通过两侧的T型锥齿轮转向箱,将动力传递给4个丝杠和立柱,机械同步驱动转向架上下运动,工作安全可靠。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的:
动车转向架升降检修设备包括轨道梁装配(1)、盖板装配(2)、随板装置(3)、导向装置(4)、升降装置(5)、驱动系统(6)、车挡(7)、减速器装配(9),其特征是驱动系统(6)固定在基础地坑(8)内,通过升降装置(5)驱动轨道梁装配(1)上下运动,将转向架(30)放置在预定的高度位置上。
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升降检修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系统(6)由减速器装配(9)、联轴器(10)、T型锥齿轮转向箱(11)、电动机装配(14)组成,减速器装配(9)、T型锥齿轮转向箱(11)和电动机装配(14)固定在基础地坑(8)内的地面上,电动机装配(14)通过T型锥齿轮转向箱(11)将动力传递给减速器装配(9),驱动升降装置(5)。
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升降检修设备,其特征是减速器装配(9)由推力向心对称球面滚子轴承(16)、底座(17)、定位钢板(19)、曲臂装配(20)、减速器(21)组成,定位钢板(19)和曲臂装配(20)固定在基础地坑(8)内的地面上,减速器(21)的空心输出轴孔套装在丝杠(22)上,驱动丝杠(22)作旋转运动。
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升降检修设备,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5)由丝杠(22)、丝母(23)、管箍(24)、立柱(25)组成,丝杠(22)插入到减速器(21)的空心输出轴孔内,丝母(23)通过管箍(24)固定在立柱(25)上,立柱(25)固定在轨道梁装配(1)上,丝母(23)安装在丝杠(22)上,丝母(23)将丝杠(22)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上下直线运动,驱动轨道梁装配(1)作上下运动。
所述的动车转向架升降检修设备,其特征是导向装置(4)由钢管(26)、钢板(27)和角钢(28)组成,钢管(26)、钢板(27)和角钢(28)焊接在一起,调试合适后,将钢板(27)和角钢(28)焊接在基础地坑(8)的预埋钢板(29)上,立柱(25)插入到钢管(26)的内孔,与钢管(26)的内孔间隙配合,钢管(26)对立柱(25)起导向作用,只允许立柱(25)作上下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34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