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病毒全热交换新风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4648.2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娄琪超;金伟伟;徐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百立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9/36 | 分类号: | C08J9/36;D06N3/00;D06N3/04;C08L23/12;C08L7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升华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病毒 热交换 新风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病毒全热交换新风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卤代烃和氨基化合物单体反应得到可聚合性季铵盐;将可聚合性季铵盐与小分子单体共聚反应,得到季铵盐类聚合物;将季铵盐类聚合物、高透湿聚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得到涂布溶液,将涂布溶液涂覆在多孔基材上,烘干后得到抗病毒的全热交换新风膜。本发明通过在季铵盐类聚合物和高透湿聚合物在溶剂中共混后,涂覆在多孔基材上而制备抗病毒的全热交换新风膜。该抗病毒全热交换新风膜,具有高显热、潜热交换能力,同时较强的静电吸引能力能捕获并杀死空气中病毒,到达对室内外空气杀菌净化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新风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病毒全热交换新风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型流感等各种病毒如SARS病毒、Ebola病毒、H1N1病毒、NCP病毒等导致的感染症威胁到人类的生命,促使人类不得不采取各种抗菌、抗病毒措施以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
传统的有机小分子抗菌剂存在性能差、易挥发、不易加工、化学稳定性差等缺点。近年来带有抗菌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恰好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它将抗菌基团共价结合在不溶性载体上,不仅可以重复利用,且抗菌基团集中在载体表面,杀菌高效快速,因此高分子抗菌剂正成为当今研究和开发的一个热点。
随着室外污染越来越严重,新风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但市面上大多数新风机中核心部件热交换芯使用纸芯,不仅缺乏杀菌功能,长时间使用还会出现滋生霉菌,同时室内外空气中弥漫大量病毒气溶胶,长时间使用会引起消费者呼吸道疾病。市场急需具有抗菌、杀病毒全热交换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抗病毒全热交换新风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季铵盐类聚合物和高透湿聚合物在溶剂中共混后,涂覆在多孔基材上从而制备抗病毒的全热交换新风膜。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要点。
一种抗病毒全热交换新风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卤代烃和氨基化合物单体反应得到可聚合性季铵盐;
2)将可聚合性季铵盐与小分子单体共聚反应,得到季铵盐类聚合物(即季铵盐共聚物);
3)将季铵盐类聚合物、高透湿聚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得到涂布溶液,将涂布溶液涂覆在多孔基材上,烘干后得到抗病毒的全热交换新风膜。
本发明抗病毒的全热交换新风膜,高分子季按盐类聚合物作为高透湿高分子的共混材料,形成均匀相容体系,链段之间互相缠绕,季铵盐的极性基团更利于新风膜的潜热交换,减少季铵盐类聚合物在水汽交换过程中的析出,使得季铵盐类聚合物具有快速、长效、低毒的杀病毒性能,且化学性稳定,容易加工。
步骤1)中,所述的卤代烃的碳原子数为2~10,所述的卤代烃为对氯甲基苯乙烯、一氯丙烯、4-溴-2-戊烯、溴丙烷、对氯甲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即一种或两种以上,包括两种);
所述的氨基化合物单体碳原子的数量在3-18卤代烃碳原子的数量在2-10,防止过短的减弱季铵盐类聚合物在溶剂中自我形成胶束,增强细菌亲脂性磷脂双分子层的相容性,防止过长烷基链段导致分子链团聚,活性官能团被包裹在内部,失去其杀菌、抗病毒效果。
所述的氨基化合物单体的烷烃上碳原子数为3-18,苯环个数不超过2,所述的氨基化合物单体为丙基二甲基叔胺、三乙胺、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辛烷基二甲基叔胺中的至少一种(即一种或两种以上,包括两种);
通过卤代烃和氨基化合物单体反应,具体包括:
将卤代烃和氨基化合物单体加入至丙酮中,加热至丙酮回流,反应1~4h,加入正庚烷得到沉淀物,用丙酮洗涤后抽滤,将滤出的产物真空干燥后,得到可聚性季铵盐。
所述的卤代烃和氨基化合物单体的质量比为12.3~26:15.8~2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百立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百立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4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