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供电系统的负载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6454.6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7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陶红杰;林涛;宋玉坤;张彦民;张亮亮;刘梦琪;刘洪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杨帆;宋薇薇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供电系统 负载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列车供电系统的负载测试方法,方法包括:配置一列供单元进行整流工作,用于将获得的交流电整流输出;配置另一列供单元进行逆变工作,用于作为负载接收进行整流工作的列供单元整流输出的直流电,并将逆变输出的交流电通过变压器耦合返回给所述进行整流工作的列供单元,以进行列供单元的自循环测试。本发明以列共单元自循环的方式进行满载测试,测试方法方便、可靠且不受测试地点的限制;通过适当增加满载测试的频率以适当降低欠载以及过载测试的频率,可以使得在满足机车出车安全检测的要求上,降低利用地面负载进行测试的频率,从而有效的节约电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车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了种列车供电系统的负载测试方法,用于方便、有效且节能的实现对电动机车供电系统的负载测试。
背景技术
电力机车上装有列车供电装置,在牵引旅客列车时为车厢提供电源。为确保运用时列车供电装置状态完好,在每次出车整备前需对列车供电装置进行欠载、满载以及过载等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需外接地面负载装置。然而地面负载装置体积较大,安装后不易移动,每次负载测试都需将车辆行驶至固定位置,在此过程中徒耗电能,加之负载测试过程中,地面负载装置本身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现亟需一种既能保证列车的出车安全又节能、方便的负载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为减少采用外接地面负载装置进行负载测试的频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列车供电系统的负载测试方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配置一列供单元进行整流工作,用于将获得的交流电整流输出;配置另一列供单元进行逆变工作,用于作为负载接收进行整流工作的列供单元整流输出的直流电,并将逆变输出的交流电通过变压器耦合返回给所述进行整流工作的列供单元,以进行列供单元的自循环测试。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进行整流工作的列供单元还通过变压器获得电网中的交流电。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进行整流工作的列共单元与所述进行逆变工作的列共单元通过变压器二次侧线圈耦合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置所述进行整流工作的列供单元以电网频率进行整流工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测试方法还包括:监测所述电网中交流电的相位变化;配置所述进行逆变工作的列供单元以电网频率进行逆变工作,并根据所述相位变化控制逆变输出的交流电的初始相位,使得与进行整流工作的列供单元连接的变压器二次侧线圈中的来自所述电网与所述进行逆变工作的列供单元的瞬时感应电压同相位。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测试方法还包括:检测列车负载的测试模式信号;根据所述测试模式信号控制采用自循环测试或地面负载测试。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测试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自循环测试和/或地面负载测试中,检测输出电流和电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的满载测试采用列供单元的自循环测试方法进行,其不需要外接地面负载装置,仅在列车中进行内部循环即可,即不受检测地点的限制且在测试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很少。此外,通过适当增加满载测试的频率以适当降低欠载以及过载测试的频率,可以使得在满足机车出车安全检测的要求上,降低利用地面负载进行测试的频率,从而有效的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列共单元测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列车供电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负载测试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64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