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78603.2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3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未浩;朱朋莉;吕广超;李刚;赵涛;孙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K13/06;C08K9/06;C08K7/18;C08K3/38;C08K3/24;H01L23/29;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李玉娜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环氧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液体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液体环氧树脂、液体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填料;
所述填料选自改性高导热填料,或,改性高导热填料和负热膨胀系数填料的组合,优选为改性高导热填料和负热膨胀系数填料的组合;
所述改性高导热填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高导热填料和改性剂在120-200℃下反应16-24h得到改性高导热填料,优选地,所述改性剂与高导热填料的质量比为0.01-0.3:1。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液体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填料选自改性高导热填料时,所述液体环氧树脂、液体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填料的质量比为3-10:4-12:0.01-3:87-92;优选为4-8:5-10:0.1-2:87-92;更优选为5-7:6-9:0.3-1:87-92;
当所述填料选自改性高导热填料和负热膨胀系数填料的组合时,所述液体环氧树脂、液体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填料的质量比为3-10:4-12:0.01-3:70-90;优选为4-8:5-10:0.1-2:70-90;更优选为5-7:6-9:0.3-1:70-90。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液体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填料选自氧化铝、氧化镁、氮化铝、氮化硼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氮化硼;
优选地,所述改性剂选自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铝酸酯类偶联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硅烷类偶联剂;
优选地,所述硅烷类偶联剂通式为RSiX3,通式中,R代表与所述液体环氧树脂有亲和力或反应能力的活性基团,选自巯基、乙烯基、环氧基、酰胺基、氨苯基、氨基、环氧基、氰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X代表能水解的烷氧基,优选地,所述烷氧基选自甲氧基、乙氧基;
优选地,所述硅烷类偶联剂选自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甲基氧基苯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负热膨胀系数填料选自AM2O8(A=Zr,Hf;M=W,Mo)、M(CN)2(M=Zn、Cd)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为W2ZrO8。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液体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球形填料;
优选地,所述填料为球形改性高导热填料和球形负热膨胀系数填料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球形改性高导热填料的最大粒径为75μm,平均粒径为15~35μm;
优选地,所述球形负膨胀系数填料的最大粒径为55μm,平均粒径为10~30μm。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液体环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环氧树脂选自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3,4-环氧环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3,4-环氧环己基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3,4-环氧环己烯甲基,-3,4-环氧环己烯酸酯、4-乙烯基-1-环己烯二环氧化物、氨基苯酚型环氧树脂、萘系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优选地,所述双酚F型环氧树脂为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
优选地,所述液体固化剂选自二乙基甲苯二胺、二甲硫基甲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砜、4-乙基苯胺、二乙基甲苯二胺、2-乙基苯胺、二乙烯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乙烯五胺、三甲基己二胺、间苯二甲胺、间苯二胺、甲基四氢苯酐、改性甲基四氢苯酐、甲基六氢苯酐、4-甲基六氢苯酐、甲基纳迪克酸酐、十二烯基丁二酸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液体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与液体固化剂中的氨基或酸酐摩尔比为0.5-1.5,优选为0.8-1.2,更优选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86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