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走式盖梁作业平台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0121.0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0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董健月;丁万强;李雄风;杨学建;刘向东;李锦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走 式盖梁 作业 平台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行走式盖梁作业平台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汽车吊吊装悬挑框架至桥面上,悬挑框架后端施加配重块,小箱梁湿接缝钢筋间插入一根辅助钢筋,并采用两根钢丝绳将悬挑框架与辅助钢筋连接,并进行锚固;汽车吊吊装吊笼上提,待将要接近悬挑框架底部时降低上提速度,并进行微调对位,人工将悬挑框架与吊笼进行螺栓连接;汽车吊与电动葫芦吊装底篮上提,待将要接近吊笼底部时降低上提速度,并进行微调对位,人工将底篮与吊笼进行螺栓连接,保证每个螺栓达到拧紧状态,最后释放锚固的钢丝绳,拆除辅助钢筋;安装吊杆。本发明作业平台直接作用于小箱梁桥面,不阻碍两侧道路交通、不占用下方施工空间,安拆工作量小,施工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盖梁预应力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走式盖梁作业平台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道路结构复杂多样,有许多采用上方高架、下方道路的布置形式,例如上海S26公路入城段项目,而大挑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盖梁在进行预应力施工时,钢束的预应力施工需分批次进行,其中第二批次是在箱梁安装完成后进行,此时在进行盖梁预应力施工时,盖梁施工平台已拆除。传统的做法为落地支架搭设平台作为预应力施工人员的操作平台,但在市政工程中场地空间条件有限,不能完全满足落地支架形式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行走式盖梁作业平台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行走式盖梁作业平台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S1、悬挑框架安放
汽车吊吊装悬挑框架至桥面上,悬挑框架后端施加配重块,小箱梁湿接缝钢筋间插入一根辅助钢筋,并采用两根钢丝绳将悬挑框架与辅助钢筋连接,并进行锚固;
S2、吊笼安装
汽车吊吊装吊笼上提,待将要接近悬挑框架底部时降低上提速度,并进行微调对位,人工将悬挑框架与吊笼进行螺栓连接,保证每个螺栓达到拧紧状态;
S3、底篮安装
汽车吊与电动葫芦吊装底篮上提,电动葫芦放置在小箱梁湿接缝处,调节速率,使得电动葫芦与吊车上提速率一致,待将要接近吊笼底部时降低上提速度,并进行微调对位,人工将底篮与吊笼进行螺栓连接,保证每个螺栓达到拧紧状态,最后释放锚固的钢丝绳,拆除辅助钢筋;
S4、整体加固
安装吊杆,吊杆的下端锚固在底篮的横梁上且上端锚固在悬挑框架或盖梁顶面处,平台组装完成。
步骤S1中,保证湿接缝钢筋均匀受力,不发生变形。
步骤S4平台组装完成后,安装悬挑框架顶的栏杆,并在平台上悬挂安全警示标志、使用操作规程、限载牌、验收牌,验收合格后使用。
悬挑框架后端施加的配重块重量为1200kg。
所述辅助钢筋的直径为40mm。
所述吊杆采用φ25精轧螺纹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作业平台直接作用于小箱梁桥面,不阻碍两侧道路交通、不占用下方施工空间,可通过卷扬机直接在桥面移动,不需重复进行安装拆卸,安拆工作量小,相对于落地支架平台,减少了从下到上的安装过程,节省施工时间,施工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作业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施工作业时的左视图;
图中:1-悬挑框架;2-吊笼;3-底篮;4-配重块;5-吊杆;6-盖梁;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0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厂生产数据报表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格宾石笼线型控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