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动性高的金属拉拔用润滑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0531.5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9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洁琼;来肖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M173/00 | 分类号: | C10M173/00;C10M177/00;C10N30/06;C10N30/08;C10N30/12;C10N40/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动性 金属 拉拔 润滑剂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流动性高的金属拉拔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润滑剂各基本组分如下:天然脂肪酸盐60-65%、极压剂2~4%、防锈剂1~3%、鳌合剂0.5~1%、防腐剂0.1~1%、表面活性剂0.5~1%、成膜剂3-5%;其余含量为水;
所述成膜剂为丙烯酸-聚氨酯乳液,其制备过程为:
A、种子法合成核壳型羟基丙烯酸乳液:在容器中依次加入核原料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质量比为1:1-1.2:2-2.5,升温至78-82℃,加入第一核层单体保温30-40min,得到核层种子乳液,滴加第二核层单体持续时间为1-1.5h,滴加完毕后保温0.8-lh,形成乳液核相;继续滴加壳原料己二异氰酸酯三聚体、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聚乙二醇单甲醚及聚醚的混合溶液,其质量比为1:1-1.4:1.5-1.8:1.5-2,滴加完毕后保温1.8-2h,降至室温后调整乳液PH值为7.0-8.0之间,过滤得到核壳型羟基丙烯酸乳液;
B、水化改性多异氰酸酯:在反应容器中加入聚乙二醇聚醚、环氧丙烷聚醚升温到118-122℃保温同时抽真空1.8-2h,除去其中残留的水分,降至室温后密封备用;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多异氰酸酯,升温到88-92℃,保温并抽真空0.6-lh,抽除其中溶剂,降温到78-82℃,分三次加入上述脱除水分的聚乙二醇聚醚和环氧丙烷聚醚的混合物,每次加入总量的l/3,每次间隔1-1.2h,加完后保温3.8-4.2h,降至室温即得水化改性的多异氰酸酯;其中多异氰酸酯、乙二醇聚醚及环氧丙烷聚醚的质量比为2:1-1.5:1-1.2;
C、制得丙烯酸-聚氨酯乳液:将步骤A制得的核壳型羟基丙烯酸乳液和步骤B制得的水化改性多异氰酸酯按照质量比3:1.4-1.8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制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性高的金属拉拔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步骤为:
(1)将天然脂肪酸加热至融化后,与30%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加入反应容器中,待反应完全后,依次添加极压剂、防锈剂、鳌合剂、成膜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助剂,搅拌均匀;
(2)放出物料,冷却、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至粒径小于等于5mm均匀粉末,进行封装待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性高的金属拉拔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的消耗量为0.15-0.25公斤/吨金属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性高的金属拉拔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脂肪酸盐为天然脂肪酸钙、天然脂肪酸钡及天然脂肪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天然脂肪酸盐以70-80%的C18-C20的饱和天然脂肪酸盐及30-20%的C12-C14的不饱和天然脂肪酸盐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性高的金属拉拔用润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压剂为硼砂;所述防锈剂为水玻璃与三乙醇胺的混合物,混合质量比例为1:0.2-0.5;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OP-10;所述鳌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所述防腐剂为尼泊金乙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性高的金属拉拔用润滑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核原料、第一核层单体、第二核层单体及壳原料的质量比为2-4:1.5-3:1-1.5: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动性高的金属拉拔用润滑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加入第一核层单体包括单体混合液质量的10-12%及第一层混合物;第二核层包括剩余单体混合液质量以及第二层混合物;所述单体混合液、第一层混合物及第二层混合物的质量比为3-5:1.5-2:1.6-1.8,所述单体混合液由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磷酸酯功能单体PAM100/200按照质量比1:1-1.2:2-2.4混合而成;第一层混合物由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质量比1:1-1.5;第二层混合物由乳化剂SE-10N和过硫酸铵按照质量比0.8:1.2-1.6混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053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