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藻生物活性物质分级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2601.0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0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袁丽;韩丹翔;胡强;余磊;杨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795 | 分类号: | C07K14/795;C07K1/36;C07K1/34;C07K1/30;C07K1/14;C11B1/04;C11B1/10;C08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藻 生物 活性 物质 分级 分离 方法 | ||
1.一种螺旋藻生物活性物质分级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如下步骤:
S1:以螺旋藻粉为原料,提取和纯化螺旋藻粉中的藻蓝蛋白,螺旋藻粉变成一级藻渣;具体步骤如下:
S11:称取螺旋藻粉与磷酸钾缓冲液混合,磷酸钾缓冲液中磷酸钾浓度为0.05-0.08M,二者以克/毫升按照1:10-14混合均匀,于30-42 ºC搅拌或振荡提取1-5 小时;
S12: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2-4%质量体积百分数的氯化钙溶液,继续搅拌或振荡抽提1-3h; 质量体积百分数是克/毫升百分数;
S13:离心处理,收集上清液;
S14:加入磷酸钾浓度为0.05-0.08M的磷酸钾缓冲液,重悬沉淀,继续搅拌或振荡抽提1-3 h;
S15:离心处理,收集上清液;
S16:重复至少一次上述步骤S14-S15,以充分提取富含藻蓝蛋白的上清,将每次的上清液合并;将每次的离心沉淀物合并得到一级藻渣;
S17:对合并的上清液进行超滤纯化和浓缩;
S18:干燥,得到高含藻蓝蛋白的粉料,测定其中藻蓝蛋白的含量;
S2:以上述一级藻渣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或有机试剂萃取法提取藻渣中的油脂,并进一步纯化得糖脂,所述一级藻渣变成二级藻渣;具体步骤如下:
S21:以一级藻渣为原料,采用原料质量的0.25-1.0倍的多孔材料与一级藻渣混合均匀后备用;
S22:对所述螺旋藻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其中所述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作为夹带剂,夹带剂与原料ml/g体积质量比为0.5:1-3:1;
S23:收集萃取物,所述萃取物为来自一级藻渣的油脂;经萃取后产生二级藻渣;
S24:进一步从所述萃取物分离以获得糖脂;
S3:将二级藻渣置于通风条件下,待有机试剂充分挥发干净后,分装保存,二级藻渣中富含蛋白和多糖,作为螺旋藻蛋白和多糖的粗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生物活性物质分级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S11:称取螺旋藻粉与0.06M磷酸钾缓冲液,按克/毫升1:11.5混合均匀,于40 ºC搅拌或振荡提取1-5小时;
磷酸钾缓冲液的配制方法为:配1M 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M 磷酸氢二钾溶液,以45:55的体积比混合,然后稀释10倍,调节pH=7.0;
S12:向螺旋藻悬液中加入 2.5%质量体积百分数的氯化钙溶液,继续搅拌或振荡10-30分钟;
S13:4500 g离心10 分钟,收集上清;
S14:加入0.06M磷酸钾缓冲液,重悬沉淀,继续搅拌或振荡抽提1小时;
S15:4500 g离心10 分钟,收集上清;
S16:重复上述步骤S14-S15一次,充分提取富含藻蓝蛋白的上清;将每次的上清液合并;将每次的离心沉淀物合并得到一级藻渣;
S17:对合并的上清液进行50 kDa滤膜超滤纯化和浓缩;
S18:干燥,进行藻蓝蛋白含量测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生物活性物质分级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所述多孔材料选自硅藻土、大孔树脂和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藻生物活性物质分级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丙酮、正己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26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吸收漫散射的雷达天线罩
- 下一篇:冲压式宝石镶嵌工艺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