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藻生物活性物质分级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2601.0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0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袁丽;韩丹翔;胡强;余磊;杨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795 | 分类号: | C07K14/795;C07K1/36;C07K1/34;C07K1/30;C07K1/14;C11B1/04;C11B1/10;C08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藻 生物 活性 物质 分级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藻生物活性物质分级分离方法,其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如下步骤:S1:以螺旋藻粉为原料,提取和纯化螺旋藻粉中的藻蓝蛋白,螺旋藻粉变成一级藻渣;S2:以上述一级藻渣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或有机试剂萃取法提取藻渣中的油脂,并进一步纯化得糖脂,所述一级藻渣变成二级藻渣;S3:将二级藻渣置于通风条件下,待有机试剂充分挥发干净后,分装保存,二级藻渣富含其它蛋白和多糖,作为蛋白和多糖的粗产物。本发明不仅可分级分步将不同的活性物质依次提取出来,且保证了提取效率和避免功能性物质失活等问题,该方法藻蓝蛋白和油脂提取率高,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易工业化放大等特点,该方案可最大化螺旋藻利用价值,为开发螺旋藻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活性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藻生物活性物质分级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螺旋藻(Spirulina)隶属于蓝藻门,是一种由单细胞或多细胞聚集而成的丝状体原核生物,也称为“节旋藻(Arthrospira)”。当前国内外大规模人工培养的螺旋藻,主要有钝顶螺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Arthrospira maxima)等种类。螺旋藻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富含多种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物质,主要包括藻蓝蛋白、γ-亚麻酸、多糖等。
藻蓝蛋白是一种市场稀缺的天然蓝色素,目前在欧美市场已经广泛用于食品行业。藻蓝蛋白也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因此能有效预防和缓解一系列由氧化压力导致的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糖尿病性肾病、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等。除此之外,近年来藻蓝蛋白也逐渐在抗肿瘤方面表现突出,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天然的抗肿瘤保健品,以及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辅助性治疗药物。
γ-亚麻酸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螺旋藻中的γ-亚麻酸是与乳糖结合形成糖脂(主要包含单半乳糖二乙酰甘油脂和双半乳糖二乙酰甘油脂),兼具γ-亚麻酸和糖脂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和价值。γ-亚麻酸为全顺式6,9,12-十八碳三烯酸,是ω-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γ-亚麻酸的重要生理活性在于他是人体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除此之外,γ-亚麻酸对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结肠综合症和神经痛等疾病都具有缓解作用。
螺旋藻中多糖的含量约为15-20%,研究表明,螺旋藻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生物活性肽是对机体的功能或状态具有积极作用并最终影响机体健康的特殊蛋白质片段。将螺旋藻蛋白进行水解,不仅能提高螺旋藻蛋白的溶解性和体内吸收利用率,还有可能获得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肽。目前已有报道从螺旋藻酶解物中成功提取到抗氧化肽、ACE抑制肽、抑菌肽及抗肿瘤肽等多种生物活性肽。
虽然提取螺旋藻中某种单一的活性物质,如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叶绿素、多糖等的方法已多有研究和报道,但是如何从螺旋藻中分级分步将不同的活性物质依次提取出来、在提取一种物质时不破会或少破坏其他成分,并尽可能保证提取效率和避免功能性物质的活性失活的研究还非常缺乏。选取哪些提取方法进行组合、提取的先后顺序、提取效率如何保证等等,目前均未有相关的技术报道公开。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希望提供一种螺旋藻生物活性物质分级分离方法,以充分将螺旋藻中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分离提取出来,从而最大化螺旋藻利用价值,为开发螺旋藻产品提供技术支持。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旋藻生物活性物质分级分离方法,其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如下步骤:
S1:以螺旋藻粉为原料,提取和纯化螺旋藻粉中的藻蓝蛋白,螺旋藻粉变成一级藻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2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吸收漫散射的雷达天线罩
- 下一篇:冲压式宝石镶嵌工艺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