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4528.0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2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放;曾建雄;戴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唯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剩余 污泥 碳源 厌氧反 硝化 方法 | ||
1.一种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厌氧污泥,用培养基悬浮振荡混合均匀,离心去上清,重复以上操作若干次;
S2,将步骤S1得到的厌氧污泥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培养基、剩余污泥、海藻酸钠和黄原胶,通入过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加入含有硝酸盐并密封,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培养25~35天,每5天加入一次硝酸钠、海藻酸钠和黄原胶,每天分析硝态氮和氮气的变化,当反硝化速率达到200~1000mgN/(L·天)时即富集得到反硝化菌群;
S3,将步骤S2富集的反硝化菌群接种于厌氧反应器中,以剩余污泥、海藻酸钠和黄原胶为混合底物,通入过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加入含有硝态氮的污水,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反硝化;
在步骤S2中,所述剩余污泥、海藻酸钠、黄原胶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分别为5~10g/L、1~5g/L、1~5g/L;所述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氮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70~85%:15~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厌氧污泥来自于已运行1年的降解剩余污泥的厌氧反应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7000~9000rpm,离心时间为2~4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的配方为NH4Cl 280~320mg/L;Na2SO4 8~12mg/L;KCl 90~110mg/L;CaCl2 3~6mg/L;MgCl2·6H2O 45~55mg/L;MnCl2·4H2O 0.2~0.6mg/L;CoCl2·2H2O 0.8~1.2mg/L;FeSO4·7H2O 5.0~5.4mg/L;AlCl3 0.05~0.15mg/L;NaMO4·2H2O 0.05~0.15mg/L;NiCl2·6H2O 0.4~0.6mg/L;CuCl2·2H2O 1.2~1.6mg/L;ZnSO4·2H2O 2.0~2.4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通过酸或碱调节pH为7.0~7.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硝酸盐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8~1.2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反硝化菌群的接种量为50~250mL/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硝态氮的污水的硝态氮的含量为150~500mgN-NO3-/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452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