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84528.0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2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放;曾建雄;戴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唯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剩余 污泥 碳源 厌氧反 硝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厌氧污泥,用培养基悬浮振荡混合均匀,离心去上清,重复以上操作若干次;S2,将步骤S1得到的厌氧污泥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培养基、剩余污泥、海藻酸钠和黄原胶,通入过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加入含有硝酸盐并密封,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培养25~35天,每天分析硝态氮和氮气的变化,当反硝化速率达到200~1000mgN/(L·天)时即富集得到反硝化菌群;S3,将步骤S2富集的反硝化菌群接种于厌氧反应器中,以剩余污泥、海藻酸钠和黄原胶为混合底物,通入过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加入含有硝态氮的污水,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反硝化。该方法反硝化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剩余污泥(excess activated sludge),是指活性污泥系统中从二次沉淀池(或沉淀区)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剩余污泥处置是我国环境治理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据估算2020年剩余污泥(80%含水率)的产生量将超过6000万吨。目前剩余污泥的处理以堆埋、焚烧、农业堆肥和自然干化为主,所需费用较高(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50-60%)。
剩余污泥的有机成分复杂,包括细胞,胞外聚合物(EPS)和少量纤维素等。其中EPS占污泥有机质干重的50-80%,具有维持微生物聚集体结构和保持其功能的完整性的作用。EPS的主要成分是胞外多糖(PS,10-30%)与蛋白质(PN,40%-60%),并且,PS含有中含有海藻酸钠和黄原胶等多糖成分。
但是,目前剩余污泥的厌氧转化速率慢,限制了其减量化处置。而且,利用富集菌群对剩余污泥的水解转化和反硝化的方法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利用剩余污泥为碳源的厌氧反硝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厌氧污泥,用培养基悬浮振荡混合均匀,离心去上清,重复以上操作若干次;
S2,将步骤S1得到的厌氧污泥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培养基、剩余污泥、海藻酸钠和黄原胶,通入过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加入含有硝酸盐并密封,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进行连续培养25~35天,每5天加入一次硝酸钠、海藻酸钠和黄原胶,每天分析硝态氮和氮气的变化,当反硝化速率达到200~1000mgN/(L·天)时即富集得到反硝化菌群;
S3,将步骤S2富集的反硝化菌群接种于厌氧反应器中,以剩余污泥、海藻酸钠和黄原胶为混合底物,通入过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加入含有硝态氮的污水,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反硝化。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1中,所述厌氧污泥来自于已运行1年的降解剩余污泥的厌氧反应器。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1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7000~9000rpm,离心时间为2~4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4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