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紧凑型进排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5736.2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娟;王新飞;李跃;衡延杰;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024;F01N13/08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8 | 代理人: | 李娟 |
地址: | 47103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凑型 排气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柴油机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进排气系统,适合于车载V型大功率柴油机。涉及的一种紧凑型进排气系统具有V型柴油机A、B两列的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每列进气管路均设置有至少为不锈钢联通管,所述的不锈钢管至少具有两个出口和两个入口;不锈钢管的入口均与空气滤清器相连;对应不锈钢管的出口分别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增压器压气机;柴油机进排气系统通过一体式安装支架整体安装在柴油机机体上;不锈钢管的出口分别设置有翻板式电磁阀。本发明使得柴油机输出功率和扭矩储备在原有指标基础上提升10%左右,并有效提升了柴油机的排放性能;在有限空间内的连接补偿能力及吸收振动的能力大大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柴油机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进排气系统,适合于车载V型大功率柴油机。
技术背景
柴油机进排气系统由进气空气滤清器、增压器、进排气管路、排气消音器等组成。现有的V型大功率柴油机一般设置有两个增压器,用作船舶主推进动力、发电机组动力使用时,柴油机的安装方式一般为固定式,其进排气系统由于不受空间限制,两个增压器布置在柴油机中冷器上端或者柴油机自由端齿轮系上部位置,柴油机整体高度不受限制,进排气系统的安装布置方式较为灵活,能够很好地满足柴油机的性能要求。但对于车载柴油机特别是在油田压裂市场,由于柴油机功率运行曲线在高负荷工况下接近恒扭矩,且受车体底盘空间尺寸和运输法规的限制,现有的进排气安装方式无法完成布置。输出功率大于2000kW的油田压裂动力用车载V型大功率柴油机目前仍被MTU、CAT等国外品牌垄断。V型大功率车载柴油机根据空间尺寸的要求需要设置四个体积较小的增压器,既需要满足结构紧凑的特点,也必须能够补偿高负荷工况下的各个增压器的进气量,以保证增压器运行平稳性。进口品牌的柴油机根据其发火顺序及间隔角,进气管一般分段独立设置,即一个增压器为四个相临气缸提供需要的空气量,这种结构方式无法满足发火顺序和发火间隔角相差较大的柴油机机型结构,并且,上述进气方式无法进行进气量的调节,甚至无法实现复杂的进排气系统管路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紧凑型进排气系统,使其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方便安装,并且能够实现空气进气量的自动调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紧凑型进排气系统,进排气系统具有V型柴油机A、B两列的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每列进气管路均设置有至少为不锈钢管连通管,所述的不锈钢管至少具有两个出口和两个入口;不锈钢管的入口均与空气滤清器相连;对应不锈钢管的出口分别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增压器压气机;柴油机进排气系统通过一体式安装支架整体安装在柴油机机体上,实现了排气消音器的快速安装;不锈钢管的出口分别设置有翻板式电磁阀,通过监测柴油机运行过程中增压器的转速进行自动调节进气调节板的开启程度,实现每个增压器所需进气空气量的平衡,从而提高增压器的工作平稳性,避免喘振发生。
所述的不锈钢管与空气滤清器、增压器压气端器通过异径橡胶软管连接,可有效吸收柴油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空气滤清器、不锈钢管、增压器压气端与异径橡胶软管连接处均有滚边,使得空气滤清器与增压器压气机的连接更为牢靠。
所述异径橡胶软管的两端采用重型卡箍固定,受一体式安装支架的限制,异径橡胶管被限制在连接设备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所述空气滤清器与不锈钢管上设计有两个可调整的连接块,使得车体移动或颠簸中连接不受影响。
所述的不锈钢管上设置有进气温度及压力监测装置,向发动机控制系统传输信号,并通过发动机控制系统向所述的翻板式电磁阀发送指令。
所述不锈钢管拐弯处设置有平滑过渡机构,有效降低了空气流道的进气阻力。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紧凑型进排气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57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