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辆段接触网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5921.1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1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封光远;依西泽仁;王广玺;杨阳;贺坚;关飞;孙兆林;张丹;姚晓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孙彦斌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技术 地铁 车辆段 接触 预埋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辆段接触网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BIM技术创建结构实体模型;
根据设计图纸创建本工程的预埋件模型,并创建接触网预埋件族库;
利用Revit软件把创建完成的所述结构实体模型和预埋件模型进行整合,以进行模型碰撞检测;
对所述模型碰撞检测所发现的冲突点进行深化设计;
利用Revit软件把预埋件的复杂节点导成二维图纸,并显示所述预埋件的具体尺寸规格及预埋位置;
把二维图纸上的预埋位置通过三维模型展示,进行可视化交底;
按照深化设计完成的预埋件图纸进行所述预埋件的安装;以及
对预埋件施工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辆段接触网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实体模型要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创建,并且所述利用BIM技术创建结构实体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项目级样板文件;
将所述项目级样板文件按照楼层、构件类型进行区分,其中,所述构件类型包括柱、梁、板;
确认坐标、轴网、标高信息准确,并确保模型构件的相关参数与设计图纸信息相一致,为后期预埋工作提供精确信息,其中,所述相关参数包括模型构件的尺寸、位置、标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辆段接触网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接触网预埋件族库中包括多种预埋件,所述预埋件的截面尺寸及细部节点要达到与设计图纸高度匹配,使预埋件平面位置偏差在±5cm以内,外漏螺栓的垂直角度偏斜不超过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辆段接触网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Revit软件把创建完成的所述结构实体模型和预埋件模型进行整合,以进行模型碰撞检测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结构实体模型上按图纸预埋件位置要求导入预埋件模型,从而把预埋件按照设计图纸所要求的截面尺寸、位置及标高整合在所述结构实体模型上;
在Revit软件中整理好需要碰撞检查的范围,导出IFC格式文件;
将IFC格式文件导入到Navisworks软件中,在集合中对模型进行分类;
将需要进行碰撞检查的预埋件提前进行归类,通过使用Clash Detective窗口顶部的添加测试来进行模型碰撞检测,以检查预埋件与结构实体的位置冲突和预埋件锚固钢筋与框架柱或框架梁较密钢筋的位置冲突,查看碰撞结果,并生成碰撞报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辆段接触网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模型碰撞检测所发现的冲突点进行深化设计包括:对于预埋件与结构实体的位置冲突,在不影响接触网正常安装使用的前提下,对预埋件的预埋位置进行修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辆段接触网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模型碰撞检测所发现的冲突点进行深化设计还包括:对于预埋件锚固钢筋和框架柱或框架梁较密钢筋的位置冲突,在保证钢筋锚固长度的前提下,更改钢筋弯钩方向、钢筋的位置或取消钢筋弯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辆段接触网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预埋件施工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包括如下步骤:
对每个所述预埋件赋予一个身份信息,预埋件进场后粘贴二维码,录入存储位置、预埋位置信息,预埋件安装前扫描二维码,直接选取需要施工的预埋件并进行动态信息填写,预埋件预埋安装完成后填写验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辆段接触网预埋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把二维图纸上的预埋位置通过三维模型展示,进行可视化交底包括:在所述结构实体模型上按图纸预埋件位置要求导入预埋件模型,通过Revit to Lumion Bridge插件导出dae格式文件至Lumion软件中,用Lumion软件进行动画漫游制作,制作出漫游视频,用二维码形式对工人进行可视化交底,以详细介绍预埋件安装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及安装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59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