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1094.7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2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光;罗永健;李健津;陈香波;李伟科;张晓伦;孙世永;秦泳生;梁永恒;林祖锴;彭浩;张帅;田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陆潘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梁处 支撑 方法 | ||
1.一种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坑包括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所述第二基坑和所述第一基坑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基坑对应设有第一支护系统,所述第二基坑对应设有第二支护系统;所述第一支护系统包括支护桩、第一支撑和第一冠梁,所述支护桩设有多个并成排设置形成支护墙,所述第二支护系统包括第二支撑;所述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完成所述第一基坑的开挖;完成所述第一支护系统的搭建;
在所述第一基坑的外侧开挖所述第二基坑至第一预设深度,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与所述第一冠梁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基坑和所述第一基坑的相邻位置共用所述支护桩;
去除所述第一冠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的部分;
完成所述第二支撑的浇筑,使所述第二支撑与所述第一支撑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支护系统还包括第一加强撑,所述第一加强撑设在所述第一支撑和所述第一冠梁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支护系统还包括第二加强撑,所述第二加强撑设在所述第二支撑和所述第一冠梁的连接位置;
在完成所述第二支撑的浇筑,使所述第二支撑与所述第一支撑连接在一起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完成所述第二支撑和所述第二加强撑的浇筑,使所述第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撑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撑和所述第二加强撑均为三角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设有第一埋筋,所述第一埋筋设有多个并朝所述第一冠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设有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朝所述第一冠梁的方向延伸;
在去除所述第一冠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的部分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去除所述第一冠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的部分,使所述第一埋筋露出;
在完成所述第二支撑和所述第二加强撑的浇筑,使所述第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撑连接为一体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一埋筋进行搭接,得到第一搭接结构;
基于所述第一搭接结构进行浇筑,使所述第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撑连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梁设有第三埋筋,所述第一埋筋与所述第三埋筋搭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加强撑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三埋筋搭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加强撑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三埋筋搭接在一起;
在去除所述第一冠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的部分,使所述第一埋筋露出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去除所述第一冠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的部分,使所述第一埋筋和所述第三埋筋露出;
在完成所述第二支撑和所述第二加强撑的浇筑,使所述第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撑连接为一体的步骤中,在基于所述第一搭接结构进行浇筑,使所述第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撑连接为一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三埋筋搭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埋筋延伸至所述第一冠梁的外侧,所述第一埋筋与所述第一钢筋搭接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埋筋的直径的35倍;
所述第一支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加强撑,所述第二支撑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加强撑,所述第一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所述第一加强撑和所述第二加强撑形成一个节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冠梁处的支撑接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去除所述第一冠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的部分的步骤中,所述第一冠梁形成两个断面;在完成所述第二支撑和所述第二加强撑的浇筑,使所述第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撑连接为一体的步骤中,在基于所述第一搭接结构进行浇筑,使所述第二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撑连接为一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第一冠梁上的两个断面进行混凝土凿毛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109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清灰的热风炉
- 下一篇:一种虚拟化环境中多数据中心互连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