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带收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5483.7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1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荣军;王猛;李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明讯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36 | 分类号: | B60R22/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带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安全带收卷装置,其包括金属骨架、芯轴、发条弹簧;芯轴在其锁定端设置有第一齿轮件,且第一齿轮件具有第一锁定齿面;金属骨架上设有与第一齿轮件啮合的第二齿轮件;安全带收卷装置还设置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锁定支架、锁定板和驱动锁定板滑移的驱动机构,锁定板具有与第一锁定齿面配合的第二锁定齿面;安全带收卷装置还设置有检测第二齿轮件角速度的检测装置;当第二齿轮件的角速度大于预设的角速度基准值,驱动机构驱动锁定板滑移以实现对第一齿轮件和芯轴的锁定。本申请的锁紧可靠性较为理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带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在汽车上用于保证乘客以及驾驶员在车身受到猛烈撞击时防止被安全气囊弹出时伤害的装置,起着约束位移和缓冲作用。在使用时,安全带从安全带收卷装置上拉出,穿过安全带导向板(或安全带出口),利用安全带上的插片插到座椅上或座椅旁的插扣上,以将乘客约束在汽车座椅上。当行车遇到紧急情况,安全带收卷装置会锁止以阻止安全带拉出,保证了车内人员的安全。因此,现阶段需要研发出一种锁紧较为可靠的安全带收紧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安全带收紧装置的锁紧可靠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带收卷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安全带收卷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带收卷装置,包括金属骨架、旋转安装于所述金属骨架上且供安全带绕制的芯轴、使得所述芯轴具有始终朝安全带收紧方向旋转趋势的发条弹簧,所述金属骨架包括锁定侧板和复位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具有贯穿所述锁定侧板的锁定端且在所述锁定端安装有第一齿轮件,所述第一齿轮件在远离所述金属骨架的侧面设有第一锁定齿面;所述金属骨架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件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件,所述第二齿轮件的齿数小于所述第一齿轮件的齿数;
所述安全带收卷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齿轮件角速度并输出角速度检测值的角速度传感器以及预设有角速度基准值并将所述角速度检测值与所述角速度基准值进行比较的控制器;
所述安全带收卷装置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金属骨架的锁定支架、沿所述芯轴的轴线方向滑移安装于所述锁定支架的锁定板以及受控于所述控制器且驱动所述锁定板滑移的驱动机构;所述锁定板与所述第一齿轮件正对且具有与所述第一锁定齿面配合的第二锁定齿面;
所述锁定板经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后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锁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工位时,所述锁定板与所述第一齿轮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锁定板位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锁定板的第二锁定齿面与所述第一齿轮件的第一锁定齿面锁合;
当所述角速度检测值大于所述角速度基准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将所述锁定板从所述第一工位移动至所述第二工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行车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由于惯性的存在,被安全带绑定的人会向前倾斜,从而将安全带从安全带收卷装置中拉出,驱动芯轴旋转,使得第一齿轮件和第二齿轮件也开始转动,此时检测第二齿轮件角速度的检测装置检测到角速度检测值大于角速度基准值,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将锁定板从第一工位移动至第二工位,使得锁定板和第一齿轮件通过第一锁定齿面和第二锁定齿面进行锁定,使得芯轴不会继续朝安全带抽出方向进行旋转,降低了安全带从安全带收卷装置中被继续拉出的可能性。上述安全带收卷装置锁紧的过程中,安全带收卷装置仅通过控制驱动机构驱动锁定板沿芯轴的轴线方向滑移,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安全带收卷装置中复杂的机械传动结构而言,上述安全带收卷装置的结构简单且锁紧可靠性较为理想。
优选的,定义将所述角速度检测值大于所述角速度基准值的时间节点为基准时间节点,以该基准时间节点作为起始时间节点并经过预设时间周期后,所述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将锁定板从所述第二工位复位至所述第一工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明讯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明讯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54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