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压环组装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7309.6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4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俞佳红;陈宗萍;崔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佳红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H01R4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接线 端子 组装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接线端子自动生产技术领域,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压环组装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压环定位组件和压环组装组件;压环定位组件位于模具输送装置后部,压环定位组件用于将外壳接线压环组合件进行定位;压环定位支架设置在机架上,压环定位气缸设置在压环定位支架上,压环定位移动杆与压环定位气缸的移动部连接,压环定位移动杆的后端设置压环定位头,压环组装组件位于模具输送装置的上方,压环组装组件用于将压环压至外壳内。本专利的优点是提升外壳接线组合件与压环之间的组装质量;提升接线组上的接触片的折弯精度和折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接线端子自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压环组装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
数据传输接线端子为接线端子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包括外壳、接线组和压环;接线组包括接触片和接触片套;接触片位于接触片套的中心,且接触片纵向穿过接触片套。接线组位于外壳内,且接线组上的接触片穿过外壳,压环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接线组上方,通过压环将接线组定位在外壳内,并且防止接触片掉出。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接线端子主要用于音频数据传输。
现有的数据传输接线端子生产过程是先将外壳输送进料并输送至输送模具上,再将接线组输送进料并将接线组转移至外壳内,然后将压环输送进料并转移至外壳内的接线组上方,再然后将压环冲压至外壳内将接线组固定在外壳内部,防止接线组掉落,最后将接线组上的接触片下部穿过外壳的部分进行折弯,折弯后输送下料。
目前的数据传输接线端子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在将数据传输接线端子进行组装的过程中,目前都是通过机械手将外壳转移至与接线组组装处进行两者的组装,再将组装后的外壳接线组合件输送至压环处,进行与压环的组装,这样通过多个机械手进行转移,需要对机械手转移精度要求太高,并且需要对外壳、接线组和压环配置相对应的夹爪,这样导致生产成本过高,通过机械手进行长时间夹取转移,容易导致转移夹取的精度降低,并且也容易在转移过程中使零件掉落,影响整体生产精度;(二)目前也没有设备制造出与数据传输接线端子相匹配的组装夹具进行对数据传输接线端子的外壳进行稳定放置,只是简单的将外壳放在组装夹具,这样容易在组装过程中导致外壳发生移动导致组装位置发生偏移,从而使外壳与接线组和压环无法精准的进行组装,导致整体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较低;(三)在接触片折弯过程中,由于无法将外壳进行固定限位,容易导致在折弯过程中,外壳发生移动,从而带动外壳内的接触片产生移动,进而导致接触片无法精确的折弯至指定角度,影响折弯效果,并且折弯杆无法良好的与接触片相配合,容易使接触片折弯质量进一步降低。
尤其在压环组装至外壳内过程中,现有的冲压组装装置无法良好的将外壳下部进行有效的固定支撑,无法与外壳的形状进行完好的匹配,容易在压装过程中导致外壳底部的支撑力不够,从而导致冲压组装后,外壳发生形变,影响产品组装质量;并且在接线组中的接触片折弯过程中,目前的装置都是一次性直接将接触片折弯成指定角度,没有进行预折弯的操作,这样容易在折弯过程中,由于折弯力度过猛将接触片折断或者折弯力度不够导致接触片无法折弯到指定角度,影响折弯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数据传输接线端子压环组装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接线端子压环组装装置,该装置通过压环定位头便于更好的将外壳内的接线组进行支撑,防止在组装过程中使接线组下降过度,导致外壳或接线组的损坏;通过第一配合槽便于将接线组上的接触片进行初步折弯,通过第二配合槽便于使压环定位头更好的进入至外壳内,同时也能更好的将U型支撑板进行支撑,提升整体压环组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支撑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佳红,未经俞佳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7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板平面天线阵面姿态精度快速精准调整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异常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