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薇甘菊柄锈菌的接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7897.3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8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博;钱万强;任行海;张付斗;万方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24 | 分类号: | C12Q1/24;C12M1/3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严仕力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菊 锈菌 接种 方法 | ||
1.一种薇甘菊柄锈菌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将待接种新鲜薇甘菊植株放置在可打开的箱子中,所述箱子底部盛有水,在所述薇甘菊植株表面喷一层水雾;
步骤二、将网板(4)水平安装在所述箱子内,所述网板(4)位于所述薇甘菊植株上方;
步骤三、将带有成熟薇甘菊柄锈菌孢子的带菌叶片放置在所述网板(4)上,其中所述叶片有孢子的一面向下;
步骤四、将箱子封闭,置于18-25℃的恒温培养箱或房间内,黑暗条件下培养48h后取出,室内培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薇甘菊柄锈菌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网板(4)位于所述薇甘菊植株上方5-10c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薇甘菊柄锈菌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在所述带菌叶片的叶面和叶背喷上一层水雾,然后再放置到所述网板(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薇甘菊柄锈菌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在所述箱子内壁喷一层水雾后再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薇甘菊柄锈菌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恒温培养箱或房间内的温度为2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薇甘菊柄锈菌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子包括水槽(1),该水槽(1)上竖向设置有筒体(2),该筒体(2)的上端扣盖有盖板(3),所述筒体(2)筒壁与所述网板(4)之间设有升降调节机构;
所述步骤二中,将所述网板(4)连接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然后调节所述网板(4)到所述薇甘菊植株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薇甘菊柄锈菌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至少有两套,所有所述升降调节机构沿着所述筒体(2)筒壁环向分布;
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悬挂条(5)和设置在所述筒体(2)筒壁上的紧固机构;
在所述悬挂条(5)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5a);
所述步骤二中,将所述悬挂条(5)通过适当位置的所述定位孔(5a)挂接在所述紧固机构上,所述悬挂条(5)的下端连接所述网板(4)所述悬挂条(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薇甘菊柄锈菌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包括挂杆(6)和蝶形螺母(7);
所述挂杆(6)包括螺杆段(6a),该螺杆段(6a)的任意一端连接有防脱头(6c);
所述筒体(2)筒壁上对应每个所述紧固机构分别贯穿有安装孔(2a);
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挂杆(6)的螺杆端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孔(5a)和所述安装孔(2a)后伸出所述筒体(2)筒壁,然后与所述蝶形螺母(7)螺纹配合,所述防脱头(6c)将所述悬挂条(5)压紧在所述筒体(2)内壁上,以使所述悬挂条(5)与所述筒体(2)定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薇甘菊柄锈菌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条(5)包括悬挂条本体,该悬挂条本体上沿着直线分布有所述定位孔(5a),该悬挂条本体上还开设有长条形的调节缝(5b),该调节缝(5b)沿着所有所述定位孔(5a)的中心连线设置,该调节缝(5b)的宽度大于所述螺杆段(6a)的外径而小于所述定位孔(5a)的孔径,该调节缝(5b)将所有所述定位孔(5a)连通;
所述螺杆段(6a)与所述防脱头(6c)之间还连接有大径段(6b),该大径段(6b)的外径与所述定位孔(5a)内径一致;
所述步骤二中,拧动所述蝶形螺母(7)使所述大径段(6b)穿设在所述相应的所述定位孔(5a)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789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