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轴承内圈的强筋终切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8528.6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2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初;黄建枫;萧金瑞;梁忠伟;高伟林;朱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伟富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轴承 内圈 强筋终切 加工 方法 | ||
1.一种薄壁轴承内圈的强筋终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留有加工余量的环形棒材,其中,所述环形棒材的长度至少能够保证加工出5个以上的薄壁轴承内圈;
(2)、对环形棒材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淬火和回火;
(3)、热处理后的环形棒材首先进行包括但不限于镗削、磨削、超精研、车削的加工步骤,包括端面的镗削,径向加强圈的去除,包括预留加工余量的镗削和磨削,以及滚道面的磨削和超精研,得到半成品的薄壁轴承内圈;
(4)、对加工好的半成品的薄壁轴承内圈用进行端面“终切”,使其与环形棒材分离,所述终切之前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内径和外径的精度和滚道的精度满足成品薄壁轴承内圈的要求,接着再对切下的薄壁轴承内圈的两端面进行磨削和超精研,得到成品的薄壁轴承内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强筋终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环形棒材的末端需要预留有夹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强筋终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当需要加工出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外径的精度高于内径的精度时,需要在所述环形棒材的内径处设置加强筋,设置方式为:使用内径尺寸比成品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内径尺寸小的环形棒材,以达到壁厚方向加强筋的布置,而环形棒材的外径处只需预留有特定的粗磨削量和精磨削量,在内径处预留有特定的镗削加工余量,所述镗削加工余量即为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强筋终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当需要加工出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外径的精度低于内径的精度时,需要在所述环形棒材的外径处设置加强筋,设置方式为:使用外径尺寸比成品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外径尺寸大的环形棒材,以达到壁厚方向加强筋的布置,而环形棒材的内径处只需预留有特定的粗磨削量和精磨削量,在外径处预留有特定的车削加工余量,所述车削加工余量即为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强筋终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壁厚方向上的加强筋的厚度为成品的薄壁轴承内圈的最大壁厚的0.3-8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强筋终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将热处理后的环形棒材安装在卡盘上,留出1-2个薄壁轴承内圈宽度的长度;接着进行车内径倒角,随后对端面进行粗镗,接着再用CBN砂轮进行内滚道的粗磨和精磨,随后镗削去除壁厚方向上的加强筋,再对外圆面和内圆面进行粗磨和精磨,随即再对磨削后的滚道进行超精研,接着将加工好的半成品的薄壁轴承内圈与环形棒材分离,之后对切下的半成品的薄壁轴承内圈的端面进行粗磨,最后再对半成品的薄壁轴承内圈的两端面进行精磨和超精研,得到成品薄壁轴承内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强筋终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BN砂轮应在磨削完20个轴承内圈时用GC砂轮修整一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强筋终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将环形棒材放置再在式高温炉中加热至830℃保温30min,随后油淬5min至160℃,冷却至室温。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轴承内圈的强筋终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棒材的材料为GCr15SiM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852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