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9579.0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2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志;王慧洋;陈超;何崇文;万楚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1/02 | 分类号: | B23P11/02;B23K26/21;B23K26/7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汇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5 | 代理人: | 李恭渝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前分 段式 加热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方法,用于汽车发动机钢活塞的内圈、外圈过盈配合的加热与压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钢活塞的内圈、外圈移动至压装前的感应加热工位,所述感应加热工位为多个,分别同步对内圈和外圈进行梯度升温加热,保证内圈、外圈温度的均匀性,降低温度差;
S2、将完成加热的内圈与外圈移动至压装工位,压装成钢活塞;
S3、压装成型的钢活塞移动至焊前预热工位,对钢活塞进行整体加热至焊接所需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内圈、外圈加热后的温度差小于等于50℃;
所述感应加热工位通过双感应加热线圈同步对活塞内圈、外圈进行感应加热,内圈加热温度为150-300℃,外圈加热温度为200-3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压装成钢活塞的过程中实时监控压装状态,
若压装状态为合格,进入步骤S3;
若压装状态为不合格,重新调整压装姿态进行再次压装,或进入步骤S1;
若压装状态为异常,将内圈和外圈移至中转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钢活塞进行整体加热至260-3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或S3中,加热过程中对内圈、外圈或压装完成的钢活塞的温度进行均匀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监控压装状态,协同使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完成,包括以下步骤:
Q1、将外圈套装与内圈上端,对外圈施加压力;
Q2、分别通过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读取外圈的位移值、压力值,判断压装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Q2中,判断压装状态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位移传感器读取外圈的实际位移值H,通过压力传感器读取外圈的实际压力反馈值P;
若实际位移值H逐渐增大,同时读取压力传感器数值P逐渐增大,当位移值H等于设定位移区间值H1-H2的差值时,当前实际压力反馈值P等于压装设备本身的最大压装值,则判断为内圈与对外圈正常压装合格状态,其中H1为内圈与外圈的初始接触位置点数值,H2为内圈与外圈的压装到位的位置点数值;
若实际位移值H小于等于设定位移H0时,读取压力传感器数值,当前实际反馈压力P值大于等于设定阈值P0,判断为压装在初始阶段就有偏离,则进入纠偏流程,重新压装;
若实际位移值H大于设定位移H0,而又落在设定位移区间值H1-H2内时,读取压力传感器数值,当前实际压力反馈值P等于压装设备本身的最大压装值,判断为压装异常,停止压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K1、将外圈搬运至压装工位中初始放置外圈的位置,重新定位后,再次进入步骤Q1;
重复步骤K1最多不超过4次。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行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套装有转盘机构,所述立柱上呈环形依次分布设置感应加热工位、压装工位、焊前预热工位、激光焊接工位;
所述感应加热工位为多个,所述多个感应加热工位用于钢活塞的内圈、外圈压装前依次梯度升温;
所述转盘机构用于钢活塞的内圈、外圈移动至不同的工位,所述转盘机构上设有多组内圈托盘和外圈托盘,所述多组内圈托盘和外圈托盘的数量与转盘机构上工位的数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焊前分段式加热与压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工位包括数控伺服压装机和双轴搬运系统,所述数控伺服压装机包括上压装机和下压装机,所述上压装机上设有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所述双轴搬运系统包括水平运动模组、垂直运动模组、机械夹爪,所述垂直运动模组安装于水平运动模组上,所述机械夹爪安装于水平运动模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95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