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减振仿真测试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0031.3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2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宋新丽;刘秋铮;张建;王彦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仿真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减振仿真测试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宿主设备对车辆模型进行搭建,并对车辆模型运行的相关参数进行配置,以及将车辆模型和相关参数刷写在目标设备中;通过目标设备基于相关参数运行车辆模型以模拟车辆模型在路面中的运动,并向减振器作动系统中的运动控制器输出路面激励信号;通过运动控制器基于路面激励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带动减振器进行竖直运动;通过目标设备获取减振器在竖直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基于车辆模型、相关参数以及状态参数进行车辆的减振仿真测试,可以实现车辆模型和减振器实物运动的联合仿真测试,从而可以准确评价车辆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减振仿真测试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当需要对车辆性能进行评价时,需要对车辆进行测试,从而得到评价结果。其中,在车辆的测试方法中,通常采用纯软件仿真、实车测试等手段。
其中,减振器是一个车辆关键的零部件,纯软件仿真的方式,不能真实反应车辆减振器的特性,从而可能对车辆评价不准;实车测试的方式,在车辆研发的后期阶段,试验结果对车辆性能改善比较被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减振仿真测试方法及系统,可以实现车辆模型和减振器实物运动的联合仿真测试,实现了车辆动态过程的闭环测试,可以获取减振器的真实运动数据,从而可以准确评价车辆的性能,车辆性能的评价更有意义。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减振仿真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宿主设备对车辆模型进行搭建,并对车辆模型运行的相关参数进行配置,以及将所述车辆模型和所述相关参数刷写在目标设备中;
通过所述目标设备基于所述相关参数运行所述车辆模型以模拟所述车辆模型在路面中的运动,并向减振器作动系统中的运动控制器输出路面激励信号;
通过所述运动控制器基于所述路面激励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带动减振器进行竖直运动;
通过所述目标设备获取所述减振器在竖直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基于所述车辆模型、所述相关参数以及所述状态参数进行车辆的减振仿真测试。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减振测试系统,包括:宿主设备、目标设备和减振器作动系统;所述减振器作动系统包括运动控制器、执行结构和减振器;
所述宿主设备,用于对车辆模型进行搭建,并对车辆模型运行的相关参数进行配置,以及将所述车辆模型和所述相关参数刷写在目标设备中;
所述目标设备,用于基于所述相关参数运行所述车辆模型以模拟所述车辆模型在路面中的运动,并向减振器作动系统中的运动控制器输出路面激励信号;
所述运动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路面激励信号控制所述执行机构带动所述减振器进行竖直运动;
所述目标设备,还用于获取所述减振器在竖直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基于所述车辆模型、所述相关参数以及所述状态参数进行车辆的减振仿真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宿主设备对车辆模型进行搭建,并对车辆模型运行的相关参数进行配置,以及将车辆模型和相关参数刷写在目标设备中;通过目标设备基于相关参数运行车辆模型以模拟车辆模型在路面中的运动,并向减振器作动系统中的运动控制器输出路面激励信号;通过运动控制器基于所述路面激励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带动减振器进行竖直运动;通过目标设备获取减振器在竖直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基于所述车辆模型、相关参数以及状态参数进行车辆的减振仿真,即通过目标设备运行车辆模型,并输出路谱激励信号,以驱动减振器进行竖直运动,通过目标设备获取减振器在竖直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参数,可以实现车辆模型和减振器实物运动的联合仿真,实现了车辆动态过程的闭环测试,又能获取减振器的真实运动数据,可以对车辆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价,对车辆性能的评价更有意义。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0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