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阀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0637.7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0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金载然;长俊豪;高赫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认知管理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00 | 分类号: | F16H61/00;F15B13/02;F16K3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徐丽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阀设备。用于车辆的阀设备包括:壳体,具有开放端和封闭端以形成内部空间,并且形成有从变速器和油冷却器接收变速器流体的第一进入端口和第二进入端口、使变速器流体绕行到变速器的旁通端口以及将变速器流体排出到油冷却器的排出端口;内盖,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内部空间中,固定到壳体,并具有插入到内部空间中的开孔;操作单元,设置在内盖与壳体的封闭端之间,并且根据变速器流体的温度往复地移动;阀单元,设置在操作单元中,以根据操作单元的运动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旁通端口和排出端口;以及弹性构件,插在内盖与操作单元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阀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阀是这样的装置:其安装在管道中或容器中,以允许包括诸如空气的气体和诸如水的液体的流体流入,并且将流入的流体排放到外部或阻止排放,以控制流体的流速和压力。
典型地,这样的阀构造为能够通过使用阀杆和手柄操纵流体通过的阀座来控制流体的流动,或者能够通过使用单独的温度控制装置检测流过阀座的流体的温度来进行远程调节。
同时,近年来,如上所述的能够根据温度进行控制的阀已经应用于用于冷却变速器流体(例如变速器油)的冷却设备。
传统的变速器流体冷却系统分为气冷式和水冷式,以通过将变速器流体的温度保持在预定温度来防止由于变速器部件的滑动而导致的过度温度升高,并且同时,以防止在变速器流体的过度冷却时由于油粘度的增大而导致的变速器的摩擦损失的增加以及由此导致的燃料消耗的劣化。
其中,气冷变速器流体冷却系统包括:油冷却器,设置在外部空气在此平稳地流动的诸如散热器前方的位置处;以及旁通阀,该旁通阀安装在油冷却器与变速器之间的管中,以根据变速器流体的温度打开和关闭。因此,当油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使得变速器流体经由旁通阀通过热交换器,并且当油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不允许变速器流体通过热交换器,从而使变速器流体保持在预定温度。
然而,在应用于如上所述的传统变速器流体冷却系统的旁通阀中,由于每个构成元件需要顺序地装配并组装到阀壳体的阀安装孔,因此存在这样的缺点:难以精确地定位每个构成元件,需要过多的组装时间,并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此外,应用于变速器流体冷却系统的旁通阀还具有这样的缺点:当不需要冷却变速器流体时,由于由油冷却器冷却的低温变速器流体的一部分从变速器流入到旁通阀中且然后与处于高温状态的旁通变速器流体一起流入到变速器中,因此变速器流体的快速升温是困难的。
此外,由于传统旁通阀位于连接变速器和油冷却器的流动通道管中,并且相对大的旁通阀位于该管中,因此还存在发动机室的空间利用劣化的缺点。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包含不构成在该国中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已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阀设备,该阀设备具有结构简单以有效地分配变速器流体的流动的优点。
示例性的用于车辆的阀设备包括:壳体,具有开放端和封闭端以形成内部空间,并且在第一侧上形成有从变速器接收变速器流体的第一进入端口和使变速器流体绕行到变速器的旁通端口,并且在第二侧上形成有从油冷却器接收变速器流体的第二进入端口和将变速器流体排出到油冷却器的排出端口;内盖,具有插入到内部空间中的开放端、固定到壳体的开放端的封闭端以及位于插入到内部空间中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开孔;操作单元,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介于内盖与壳体的封闭端之间,并且构造为根据通过第一进入端口流入到壳体中的变速器流体的温度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往复地移动;阀单元,设置在操作单元中,以根据操作单元的运动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旁通端口和排出端口;以及弹性构件,介于内盖与操作单元之间并相对于内盖向操作单元提供弹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认知管理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认知管理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06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粘接剂的制造方法、模具的制造方法及模具
- 下一篇:头戴式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