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胶-水热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3306.9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永;骆兵;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三祥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486 | 分类号: | C04B35/486;C04B35/624;C04B35/626;B82Y40/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董晗 |
地址: | 3555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工艺 制备 纳米 氧化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纳米氧化锆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凝胶‑水热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锆的方法;通过将氧氯化锆与氨水反应产出的前驱物多次洗涤过滤,然后将单体、交联剂等与氢氧化锆、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引发剂制得氢氧化锆凝胶体;将胶体置于密闭反应釜内,密闭升温,随温度升高,氧化锆晶粒析出、有机物分解;之后将产物固液分离、干燥煅烧即得到纳米氧化锆产品。该方法结合了凝胶、水热两方法的优点,并且克服了单纯水热法造成的大比表面积、洁净度不高的问题,也克服了传统凝胶法耗时过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氧化锆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凝胶-水热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复合氧化锆陶瓷是高技术陶瓷中力学性能最优异的一种新材料,由于氧化锆陶瓷具有高韧性、抗弯强度和耐磨性,优异的隔热性能,热膨胀系数接近于金属等优点,是制作高端氧化锆特种陶瓷、光电通信器件、新能源材料、3D打印用陶瓷材料的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光纤插件、齿科材料、氧传感器、燃料电池、陶瓷切削工具、磨介、热障涂层等领域,是特种陶瓷不可替代的一种原料。
高性能的氧化锆陶瓷对纳米氧化锆粉体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目前纳米氧化锆的制备工艺已有很多,但大多不能解决纳米粉易团聚的问题,而高端的氧化锆应用,对于纳米锆的粒径尺寸和分布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改良来的单分散纳米氧化锆的制备工艺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凝胶-水热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锆的方法,克服传统单纯水热法制备氧化锆粉体存在的高比表面积、结晶度不高且耗时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凝胶-水热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氧氯化锆和硝酸钇混合,用蒸馏水配制成1.0-2.0mol/L的反应液A;
步骤2:在搅拌的状态下,将1.0—2.0mol/L的氨水滴入反应液A中,至pH=9为止;
步骤3:将反应液A中的沉淀物过滤并进行多次洗涤,直到洗涤液用0.1mol/L的硝酸银溶液检测不到氯离子为止;
步骤4:称取质量为M1的前驱物一水合氢氧化锆,取质量为M2的蒸馏水,取质量为M3的丙烯酰胺,取质量为M4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加入四甲基乙二胺液,将其混合并搅拌均匀,再滴入过硫酸铵,加热至70—90℃,静置,得到氢氧化锆胶体;其中M1∶M2=4∶1,M2∶M3=5∶1,M3∶M4=20∶1;
步骤5:将氢氧化锆胶体与适量的蒸馏水置于反应釜内,密闭升温,升温速度为4℃/min,反应温度为250℃—350℃,压力0.7MPa—1.3MPa,保温2—4小时;
步骤6:在反应釜内取出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干燥、并于800℃下煅烧2小时得到纳米氧化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凝胶-水热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锆的方法中,通过将氧氯化锆与氨水反应产出的前驱物多次洗涤过滤,然后将单体、交联剂等与氢氧化锆、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引发剂制得氢氧化锆凝胶体;将胶体置于密闭反应釜内,密闭升温,随温度升高,氧化锆晶粒析出、有机物分解;之后将产物固液分离、干燥煅烧即得到纳米氧化锆产品。该方法结合了凝胶、水热两方法的优点,并且克服了单纯水热法造成的大比表面积、洁净度不高的问题,也克服了传统凝胶法耗时过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凝胶-水热工艺制备纳米氧化锆的方法制得的纳米氧化锆的X射线衍射分析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三祥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德三祥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33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