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表达MHC-I且具有靶向肝脏潜能的肝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4172.2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9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木清;李济宇;陈春球;尹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867 | 分类号: | C12N15/867;C12N5/10;A61K3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达 mhc 具有 靶向 肝脏 潜能 肿瘤 细胞 分泌 外泌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表达MHC‑I且具有靶向肝脏潜能的肝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具有抗原递呈功能的MHC‑I分子和具有一定靶向肝脏功能的整合素αvβ5的两个亚单位αv和β5插入到XPack MSCV‑XP‑MCS‑EF1Puro慢病毒克隆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分别构建新的质粒,然后转染,再感染肝癌细胞,最后进行培养获得外泌体。该外泌体具有高表达表面MHC‑I分子的能力,还可以增加肝脏的靶向功能,从而增加肝脏组织的摄取,提高激活肝脏免疫,促进抗肝脏肿瘤的作用,可以制备成抗肿瘤疫苗,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免疫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表达MHC-I且具有靶向肝脏潜能的肝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免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7个环节:①肿瘤抗原释放;② 肿瘤抗原提呈;③启动和激活免疫细胞;④T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⑤肿瘤组织 T细胞浸润;⑥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⑦清除肿瘤细胞等。在正常状况下,免疫 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病理状态下,随着肿瘤进展,肿 瘤细胞可通过各种方式抑制人体免疫系统,使其不能正常杀伤肿瘤细胞,出现免 疫逃逸。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重新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 免疫反应,依靠机体自身免疫机能控制、清除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的一种治疗方 法。肿瘤免疫治疗可以分为主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两类。主动免疫治疗是 通过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改善免疫功能来达到杀伤肿瘤的效果;被动(获得性)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来杀伤肿瘤细胞。
肿瘤免疫疫苗疗法是将肿瘤细胞、肿瘤相关蛋白或多肽、肿瘤抗原的表达基因等导入患者体内,增强免疫原性,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控制或清除肿瘤的方法。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复杂 RNA和蛋白质的小膜泡(30-150nm),现今,其特指直径在40-100nm的盘状囊泡。1983年,外泌体首次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1987年Johnstone将其命名为“exosome”。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其主要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经多囊泡体外膜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基质中。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因含有所分泌肿瘤的肿瘤抗原,有望成为下一代的肿瘤疫苗。其较直接使用肿瘤细胞作为疫苗的优势有:1、外泌体本身无成瘤能力,也不能复制,相对安全;2、外泌体小,跨过各种生物屏障更为容易。
肿瘤细胞也会通过各种机制逃逸免疫识别和监视。肿瘤细胞作为有核细胞,会表达MHC-I类分子。肿瘤抗原,经MHC-I类分子递呈在细胞表面,被CD8+的T 细胞所识别,引起细胞毒作用,杀死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各种机制下调 MHC-I类分子,从而逃过CD8+的T细胞识别。我们已有的研究发现,通过上调肿瘤细胞的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后分泌的外泌体(IRF-1-Exo),具有促进抗肿瘤免疫的作用,部分是通过增加肿瘤细胞CD4+和CD8+的T细胞浸润起作用的(Yang MQ,et al.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18)。在该项研究中,我们发现 IRF-1-Exo的MHC-I表达是增高的。为了将这种外泌体作为肿瘤疫苗应用到临床,提高这类外泌体在肝脏肿瘤当中的作用,设计开发一种新的肿瘤细胞获得的外泌体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表达MHC-I且具有靶向肝脏潜能的肝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表达MHC-I且具有靶向肝脏潜能的肝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质粒的编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1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