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4913.7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6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赵钧;辛亚楠;高亮洁;王春花;赵成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恒业电热电器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B3/03 | 分类号: | H05B3/03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崔婕;聂启新 |
地址: | 2141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加温 高温 电极 引出 装置 | ||
1.一种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引出段(1),所述电极引出段(1)的中部开有截面呈“U”型的空腔(104),所述空腔(104)内填充有陶瓷纤维隔热棉(14),在已经填充有陶瓷纤维隔热棉(14)的空腔(104)的尾部配合安装有电极接线段(11);
所述电极引出段(1)的外圆周面配合安装有第一绝缘陶瓷(2),所述第一绝缘陶瓷(2)尾部的电极引出段(1)上依次套有V形密封圈(15)和第二绝缘陶瓷(7),所述第一绝缘陶瓷(2)和第二绝缘陶瓷(7)的外圆周面上同时安装有螺旋通道式水冷夹套(3),螺旋通道式水冷夹套(3)的外圆周面套有外壳(13),所述外壳(13)上设置有与螺旋通道式水冷夹套(3)连通的冷却水出口(4)和冷却水进口(5);
所述第二绝缘陶瓷(7)外侧的电极引出段(1)上安装有间隔的平垫片(8),两个平垫片(8)之间安装碟簧(9),位于外侧的平垫片(8)外部安装压紧螺母(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段(1)的结构为:包括连接头(101),所述连接头(101)的一端面向外延伸有第一身段(102),第一身段(102)的尾部延伸有第二身段(103),第二身段(103)的外径小于第一身段(102)的外径,所述第一身段(102)和第二身段(103)的内部同时开有空腔(10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段(1)上开有内外压力平衡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陶瓷(2)采用分体式结构,具体的结构特征为:包括互相扣接的多个圆柱体结构(202),每个圆柱体结构(202)的外径相同,位于头部的圆柱体结构(202)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2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式水冷夹套(3)的结构为:包括圆柱体段(301),所述圆柱体段(301)的尾部延伸有螺旋段(302),螺旋段(302)的尾部延伸有法兰盘(6),第二绝缘陶瓷(7)的截面呈“凸”字型结构,第二绝缘陶瓷(7)抵住法兰盘(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陶瓷(2)的长度大于第二绝缘陶瓷(7)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引出段(1)的尾部与电极接线段(11)焊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接线段(11)采用低电阻率的紫铜制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接线段(11)的头部螺旋连接在电极引出段(1)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电加温高温电极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接线段(11)的尾部设置有一台阶,在台阶面上开有多个螺丝孔(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恒业电热电器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未经无锡恒业电热电器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49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