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载内置式DIP动态斜面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6222.0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9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白冰;李明英;翟皞;付小雷;王奕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拉森(北京)溢油应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04 | 分类号: | E02B15/04;E02B15/10;B63B3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 代理人: | 冯梦洪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dip 动态 斜面 水面 溢油 回收 系统 | ||
船载内置式DIP动态斜面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固定安装在两侧的舱体内;入水舱门在收油舱侧面,垃圾格栅斜向设置在收油舱前端,垃圾格栅后方设有若干导流板,导流板的走向为从垂直于舱体到平行于舱体,靠近舱体内壁的导流板长而窄,远离舱体内壁的导流板短而宽,流板的后方设有流速传感器;DIP机箱安装于导流板后方,机箱后侧出水口设有可调节出水口开度的活动门,机箱尾端面的收油舱两侧舱壁和收油舱底部设有三个活板门;收油舱底安装垂直支柱,支柱与支架相连,机箱安装在支架上而与舱底间隔,收油舱两侧与机箱两侧间隔;机箱后方设有若干导流板,导流板走向为从平行于舱体到垂直于舱体且均匀分布,导流板前侧设有伸至接近舱底处的油混水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面清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载内置式DIP动态斜面水面溢油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我国对石油化工产品和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伴随着沿海石油设施的不断建设和石油储备的不断上升,海洋环境安全的威胁不断扩大。其中,就包括溢油事故这一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威胁。意识到此类威胁的存在,西方从上世纪中旬就已经开始研发专用于溢油应急处理的相关设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今已经存在包括刷式,动态斜面式,盘式,鼓式,堰式等收油结构。目前我国使用的主流收油结构为刷式和动态斜面式收油机。
动态斜面(DIP)技术是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发展的收油技术。其利用一条斜向水下的传送带引导水面表层油脂沿传送带向下运动。油脂离开传送带后,依靠水油比重的不同,油向上升,可自动将油脂分离出来。DIP技术目前的应用分为外挂和内置,外挂分为侧置和前置外挂。内置分为船侧内置,船头内置,以及双体船船体船中央内置。本技术为一种船侧内置方案。
DIP技术存在以下的一些固有问题:
1.DIP技术依赖于油和水的比重差在集油井内完成油与水的分离,油和水的比重差越大,油上浮速度越快,分离情况越好。但是,对于比重和水接近的油类(例如重质原油,船用重柴油,以及在海面上低碳成分已挥发,和水发生了水合作用,或者吸附了泥沙的轻质原油),油和水在集油井内很难完成快速分离,未能分离的油,会随DIP尾部的排水流排出机体外,导致油水分离过程失败。
2.DIP技术属于前进式收油技术,机箱和水流必须有相向的相对速度。在工作状态下,如果水流没有速度或是水流在DIP传送带前形成紊流,那么DIP与水流的相对速度会接近或等于零,DIP的收油机制就不起作用,水面表层的油不能沿皮带流向集油井。
3.DIP的工作过程在水下发生,从水面上无法对机箱内污油随水的运动情况以及集油井中油水分离情况进行观察以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干预。
4.DIP所有工作都在机箱内和水下,不容易观察和进行人工干预,不能确定是否已达到最好的收油效果,在出现故障时难以人工操作排除。
5.DIP容易带入水面漂浮垃圾,堵塞DIP进口。
船侧内置DIP的应用,在国外没有先例,国内2010年之后有将DIP放入船舱内侧的应用。该方案直接将DIP收油机放置在收油舱入口,DIP在收油舱内左右侧和下方均未设置水流的通路,进入收油舱的水基本靠DIP后下方安装的水流生产器(排水螺旋桨)排出。
现有船侧内置式DIP有以下的一些技术问题:
1.在舱外水流冲进收油舱时,由于面对收油舱舱壁且DIP的正面投影面也是封闭面(仅在后下方末端水流生成器是开放口),上层水流受阻碍不能继续向前流动。当所收油为重油时,会在舱内形成强烈的紊流,然后逐渐向下扩散,加入水流生成器生成的水下潜流,进舱水流和DIP正面不能形成相向的相对速度,表面的浮油不能随水流延输送带表面流向集油井。进入收油舱的水最终从DIP机箱水流生成器排出;进舱的浮油在机头前发生积聚,导致船外后面的浮油不能再进入收油舱,积聚一定厚度之后,而被舱外水流带离围控区域,形成浮油逃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拉森(北京)溢油应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拉森(北京)溢油应急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62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云数据存储设备的便捷携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前车架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