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06765.2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7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易栗;陈天虎;陈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科力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8 | 分类号: | B62D65/18;B62D6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何锦明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机构,用于汽车车体的装配线,包括:支撑座;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并用于支撑汽车车体;能够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前侧,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后侧。在使用时,相邻的两个支撑机构中,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能够与另一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配合连接,以将两个所述支撑座连接在一起,使得装配线上层输送多个依次放置的支撑机构时,能够避免相邻的两个支撑机构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降低了安全隐患,有利于保证站在装配线上层的作业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车体的装配线分为上下两层,将汽车车体安装在支撑机构上后,将安装有汽车车体的支撑机构从装配线的入口处放置在装配线上层,然后,汽车车体从装配线上层依次经过多个组装工位,组装成型后被输送至装配线的出口处,最后,作业人员将汽车车体从支撑机构上卸下并移开,并将支撑机构放置在装配线的下层以将支撑机构送回装配线的入口处,以供下一个尚未加工的汽车车体使用。
但是,传统的支撑机构存在以下问题:1.为了提高装配效率,在装配线上层沿输送方向依次放置有多个支撑机构,但是在输送的过程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机构之间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间隙,对于站在装配线上层的作业人员来说,存在安全隐患;2.为了保证站在装配线上层的作业人员的安全,装配线上层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过高,同时,需要保证装配线上下两层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机构高度,于是将装配线下层设置在低于地面的槽中以增大装配线上下两层之间的距离,使得支撑机构从装配线的下层回收时能够顺利通过,但是,由于装配线下层设置在低于地面的槽中,维护、修理时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撑机构,能够避免相邻的两个支撑机构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支撑机构,用于汽车车体的装配线,包括:支撑座;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并用于支撑汽车车体;能够相互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前侧,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后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时,相邻的两个支撑机构中,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能够与另一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配合连接,以将两个所述支撑座连接在一起,使得装配线上层输送多个依次放置的支撑机构时,能够避免相邻的两个支撑机构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降低了安全隐患,有利于保证站在装配线上层的作业人员的安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二者其一配置为拖钩组件,另一配置为用于限位的拖拽部,两个所述支撑座配合连接时,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拖钩组件能够连接于另一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拖拽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拖钩组件包括:拖钩主体,所述拖钩主体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所述拖钩主体的一侧伸出所述支撑座,所述拖钩主体伸出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具有钩部;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拖钩主体与所述支撑座之间,所述弹性复位件能够提供弹性力使所述拖钩主体顺时针转动并使所述钩部保持向上翘起的状态,以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钩部不受外力时能够保持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拖拽部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钩部上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受到外力时能够驱动所述拖钩主体克服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逆时针转动,两个所述支撑座配合连接时,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座靠近并抵接于另一个所述支撑座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拖钩组件能够自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支撑座上的所述拖拽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科力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科力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67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瓶装产品包装方法、系统
- 下一篇:产品包装检测方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