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飞行器驾驶舱的控制装置、逃生系统及驾驶舱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1150.9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2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沈倩;蔡一帆;冯志祥;范瑞杰;朱红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D43/00 | 分类号: | B64D43/00;B64D25/00;B64C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李小芳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飞行器 驾驶舱 控制 装置 逃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驾驶舱的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式控制板,所述固定式控制板固定于所述飞行器的驾驶舱,所述固定式控制板与所述飞行器的机载系统通信并包括与所述飞行器相关联的第一元件集合;触控设备放置元件,所述触控设备放置元件固定于所述飞行器的驾驶舱;以及一个或多个便携式触控设备,所述便携式触控设备可移除地放置于所述触控设备放置元件,所述便携式触控设备无线地与所述飞行器的机载系统通信并包括与所述飞行器相关联的第二元件集合。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驾驶舱的逃生系统,以及包括所述控制装置和逃生系统的驾驶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的驾驶舱,尤其涉及用于飞行器驾驶舱的控制装置、逃生系统及驾驶舱。
背景技术
为了执行各种操作,通常,飞行器(例如飞机)的驾驶舱中的控制板上的人机接口数目众多。例如,所述人机接口可包括例如手柄、开关、按钮、拨片、拉杆等实体输入设备,也可包括例如主飞行显示器、多功能显示器、指示灯、扬声器等来实体输出设备。
为容纳这些实体人机接口,传统驾驶舱的控制板通常占据很大空间,并且布置复杂。传统驾驶舱的中央控制板通常很大,顶板则采用集成方案,将若干块控制板合并在一起,这些控制板上通常布满了诸如开关、按钮等操作元件。这些元件中的部分操作元件很少被使用,但是占据了大量空间。
近年来,已经有飞机开始在顶板上设置固定式触摸屏,以代替部分硬件开关。然而,使用固定式触摸屏并未从根源上减少驾驶舱控制板的使用空间,且仍为固定式布局,可达可视性差,颠簸时操纵精度和操纵效率低,误操作率大。
此外,由于目前驾驶员座位上方的驾驶舱顶部被顶板覆盖,导致驾驶员无法在必要时方便地从驾驶舱顶部逃生。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飞行器驾驶舱的提高操纵效率、减小占用空间的控制装置,还需要用于驾驶舱的逃生系统,以及相应的驾驶舱和飞行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驾驶舱的使用便携式触控设备的控制装置、用于驾驶舱的逃生系统,以及相应的驾驶舱和飞行器,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
在一个方面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驾驶舱的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式控制板,所述固定式控制板固定于所述飞行器的驾驶舱,所述固定式控制板与所述飞行器的机载系统通信并包括与所述飞行器相关联的第一元件集合;触控设备放置元件,所述触控设备放置元件固定于所述飞行器的驾驶舱;以及一个或多个便携式触控设备,所述便携式触控设备可移除地放置于所述触控设备放置元件,所述便携式触控设备无线地与所述飞行器的机载系统通信并包括与所述飞行器相关联的第二元件集合。
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便携式触控设备包括第一便携式触控设备和第二便携式触控设备,所述第一便携式触控设备和所述第二便携式触控设备工作在单侧控制模式下,在所述单侧控制模式下仅所述第一便携式设备能够输入用于操纵所述飞行器的指令。
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便携式触控设备包括第一便携式触控设备和第二便携式触控设备,所述第一便携式触控设备和所述第二便携式触控设备工作在双侧控制模式下,在所述双侧控制模式下所述第一便携式触控设备和所述第二便携式触控设备均能够输入用于操纵所述飞行器的指令。
优选地,在将所述第二元件集合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式控制板移除后一个或多个固定式控制板被重新设计以减小所述固定式控制板的空间占用。
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式控制板包括中央操纵台,其中在所述中央操纵台的油门台的两侧设置氧气面罩。
在另一方面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飞行器的驾驶舱的逃生系统,包括:驾驶舱顶板,所述驾驶舱顶板不完全覆盖飞行员的座位上方的驾驶舱顶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驾驶舱顶部上的应急出口,所述应急出口位于所述驾驶舱的飞行员的座位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11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