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井下大坡度无轨胶轮车的摆渡运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4520.4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2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荣;姚志功;闫凯;刘文涛;丁守坤;高东漓;任肖利;王丽威;王娜;侯尧花;范江鹏;刘德宁;张彦军;马育华;史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18 | 分类号: | B61D3/18;B61C11/0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06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坡度 无轨 胶轮 摆渡 运输 方法 | ||
1.一种煤矿井下大坡度无轨胶轮车的摆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巷道(1)的坡道上设置用于摆渡车(2)行走的轨道(3),坡底的前端设置前引坡(4),坡顶的末端设置后引坡(5),前引坡(4)和后引坡(5)的坡度为无轨胶轮车(6)正常行驶的坡度,摆渡车(2)采用变角度形式,摆渡车(2)的轮组所走坡面与水平面夹角与坡道的坡度相同,摆渡车(2)用于承载无轨胶轮车(6)的上端面与水平面夹角则与坡道的坡度不同,而是无轨胶轮车(6)可以行驶且能稳定固定的最大角度;
S2,摆渡车(2)由牵引装置牵引,沿轨道(3)上坡,到达坡顶后,无轨胶轮车(6)驶离摆渡车(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大坡度无轨胶轮车的摆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摆渡车(2)采用分体式,包括依次连接的前车体(21)、中车体(22)和后车体(23),前车体(21)通过牵引绳(7)与牵引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大坡度无轨胶轮车的摆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21)上设置有断绳抱轨制动保护装置(24),包括滑块(24.1)、拉绳(24.2)、制动架(24.3)、平移架(24.4)、弹簧(24.5);
所述前车体(21)包括前机架(21.1)、前车轮组(21.2)、定滑轮组(21.3)、滑块安装孔(21.4)和制动块(21.5);
所述前车轮组(21.2)设置在前机架(21.1)的左梁和右梁上;
所述定滑轮组(21.3)固定在前机架(21.1)的后梁上;
所述滑块安装孔(21.4)贯通前机架(21.1)的前梁;
所述制动块(21.5)固定在前机架(21.1)左梁和右梁的下方,底面设置有与轨道(3)平行的凹槽,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动滑槽;
所述滑块(24.1)滑动穿设在滑块安装孔(21.4)内,前面与牵引绳(7)连接,后面设置有用于防止滑块(24.1)自滑块安装孔(21.4)脱离的挡块(24.11);
所述平移架(24.4)垂直于轨道(3),包括架体(24.41)以及设置在架体(24.41)两侧的平滑槽(24.42),架体(24.41)的后板与前机架(21.1)的后梁之间通过平移副连接,平移副的平移方向与轨道(3)方向平行;
所述拉绳(24.2)绕过定滑轮组(21.3),一端固定在挡块(24.11)上,另一端固定在架体(24.41)上;
所述制动架(24.3)设置在轨道(3)的两侧,包括平滑块(24.31)、楔块(24.32)以及连接平滑块(24.31)和楔块(24.32)的连接块,楔块(24.32)的宽度由前至后逐渐增大,轨道(3)两侧的平滑块(21.31)分别自平滑槽(24.42)的两端开口插入且与平滑槽(24.42)间隙配合,轨道(3)两侧的楔块(24.32)分别与制动块(21.5)的两个制动滑槽滑动配合,楔块(24.32)自制动滑槽伸出;
所述弹簧(24.5)套设在平移副上,两端分别抵靠在架体(24.41)的后板上和前机架(21.1)的后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井下大坡度无轨胶轮车的摆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副包括固定在前机架(21.1)后梁上的缸筒(21.6)以及固定在架体(24.41)后板上的缸杆(24.43);
所述缸杆(24.43)滑动插设在缸筒(21.6)内;
所述弹簧(24.5)套设在缸筒(21.6)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矿井下大坡度无轨胶轮车的摆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21.6)对称设置在定滑轮组(21.3)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矿井下大坡度无轨胶轮车的摆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架体(24.41)的后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拉绳(24.2)连接的挂耳(24.44);
缸杆(24.43)对称设置在挂耳(24.44)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矿井下大坡度无轨胶轮车的摆渡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前机架(21.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前车防滑条(21.7),两侧设置有前车侧挡板(2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45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