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外墙挂板制作中钢筋网片定位的方法、混凝土外墙挂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6256.8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4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海;赵娇娇;李清原;高建伟;吴玉姣;周胜男;安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B28B1/087;E04C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张晓萍;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外墙 制作 钢筋 定位 方法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外墙挂板制作中钢筋网片定位的方法、混凝土外墙挂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包括:1)在模具中浇筑混凝土料浆,振实;2)在步骤1)振实的混凝土上铺设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居中设置,钢筋网片的边缘至模具的内侧表面的距离均≥25mm;3)在所述钢筋网片上浇筑所述混凝土料浆,振实;4)停止振实,静置养护,得混凝土外墙挂板。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钢筋网片无需提前与模具固定即可实现其在混凝土外墙挂板中的准确定位;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混凝土外墙挂板,钢筋网片被混凝土全面包覆且与外界隔绝,无外露钢筋锈蚀问题,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且无需安装和拆卸固定件,生产效率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外墙挂板制作中钢筋网片定位的方法、混凝土外墙挂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薄壁混凝土外墙挂板主要用作装配式建筑外墙外立面的围护结构,其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如何提高薄壁混凝土外墙挂板的性能。为了提高薄壁混凝土外墙挂板的性能,使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在外墙挂板中配置增强用的钢筋网片是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
现有技术中,制作薄壁混凝土外墙挂板通常采用的工艺是平模浇筑注振动工艺,工艺过程中涉及到拌合混凝土料浆的浇筑和振动。由于钢筋网片的比重远大于混凝土料浆,因此在振动工艺中钢筋网片在混凝土料浆中的位置一直在沉降变化,使其难以按照设计预期进行准确定位,这将直接影响到钢筋网片上下两侧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的对称性和均匀性,从而影响到钢筋网片对于薄壁混凝土外墙挂板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容易造成大量的废品出现。
为避免此种缺陷的出现,目前常规的操作方法多以机械方法将钢筋网片与模具事先进行固定,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料浆,待混凝土料浆硬化后再将所述的固定件拆卸掉。此传统工艺的缺陷在于:一方面,容易造成薄壁混凝土外墙挂板在固定点处的钢筋网片或固定件暴露,使薄壁混凝土外墙挂板在使用中出现锈蚀现象,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所述的固定件安装和拆卸均需要增加操作工序,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外墙挂板制作中钢筋网片定位的方法、混凝土外墙挂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钢筋网片无需提前与模具固定即可实现其在混凝土外墙挂板中的准确定位;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混凝土外墙挂板,钢筋网片被混凝土全面包覆且与外界隔绝,无外露钢筋锈蚀问题,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且无需安装和拆卸固定件,生产效率高;由该方法制备的混凝土外墙挂板,其抗弯破坏强度达到20MPa以上,其抗弯荷载/混凝土外墙挂板的自重达到2.5时混凝土外墙挂板未破坏,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混凝土外墙挂板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模具中浇筑混凝土料浆,振实;
2)在步骤1)振实的混凝土上铺设钢筋网片;所述的钢筋网片居中设置,钢筋网片的边缘至模具的内侧表面的距离均≥25mm;
3)在所述的钢筋网片上浇筑所述的混凝土料浆,振实;
4)停止振实,静置养护,得混凝土外墙挂板;所述的钢筋网片至混凝土外墙挂板板面的距离≥15mm。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混凝土外墙挂板的厚度H为40~200mm;步骤1)振实的混凝土的厚度L=L0+△H,L0为所述的钢筋网片至混凝土外墙挂板板面的预设距离,△H为1/10H~1/8H,单位mm;步骤3)振实的工艺时间t=△H/v,单位s;其中,v为步骤3)振实过程中所述的钢筋网片在混凝土料浆中的沉降速度,单位mm/s。
优选的,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混凝土外墙挂板的厚度H为40~100mm时,所述的L0为0.5H,单位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2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