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置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7709.9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4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任玉宝;刘昌明;王帅;冯静阳;张新岩;张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34 | 分类号: | C01F7/34;C01F7/44;C01C1/242;C22B21/02;C22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阴知见 |
地址: | 11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无害化 处置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有色冶金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破碎筛分、催化脱氨、氢氧化铝转化、氧化铝回收、催化剂回收以及熔铝精炼剂回收,该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置工艺,能够实现二次铝灰的无害化处理,并且能够高效的回收二次铝灰中的有用成分,铝灰的水解相对彻底,铝灰中氮化铝的分解率高,使用的催化剂无毒且回收比较方便,即使有少量存留,也可将其转变成氯化钠或氯化钾,最后变成精炼剂,不会引入新杂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冶金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置工艺。
背景技术
二次铝灰是电解铝、铸造铝或其他铝行业在生产、使用和回收等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金属铝和其他成分的固体物质。一般成份为金属铝、氧化铝、氮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氯化钾、氯化钠及其少量氟化物和氰化物等,遇水后氮化铝会水解产生氨气,氟化物和氰化物遇水溶解会污染水源,根据国家环保政令,将其定义为危险废弃物,因此铝灰无害化处置工程意义重大。
目前,关于铝灰综合利用的报道,国内有不少专利技术,将其归类后,有代表性的如下:
公开号为CN109678180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混合型二次铝灰综合回收利用的方法,首先对铝灰进行催化脱氨,在经固液分离得到滤液和固体料。固体料煅烧后转变为氧化铝,滤液经多次蒸发分别得到氟化钠、氟化钾及氯化钠、氯化钾。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选择氟化物作为催化剂引入的就是危废物质,且此两种氟化物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靠蒸发来实现氟化物分离,回收效率低,二次蒸发得到的NaCl、KCl混合物氟化物含量易超标,存在成为二次危废的可能性。
公开号为CN110482503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二次铝灰资源综合利用的方法,二次铝灰为原料制备氮化铝的方法,首先将二次铝灰高温处理脱盐,然后加入碳化剂混合均匀,通过高温反应得到氮化铝产品。该工艺虽简单,但流程基本高温高压,工业化难度大。且因铝灰成份复杂,高温脱盐过程中不反应或难挥发物质会进入产品氮化铝中。
公开号为CN107555447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二次铝灰无害化综合利用的方法,即以二次铝灰为原料制备铝酸钙的方法,首先将二次铝灰加水调制成料浆后搅拌脱氨,固液分离后的液相蒸发结晶得到氯化盐和氟化盐混合物;分离的固相用于生产铝酸钙材料。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铝灰水解可逆且反应速率低,该工艺未开发水解催化剂,可能会使得铝酸钙材料中氮化铝超标。
公开号为CN105347361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铝灰综合利用处理方法,将铝灰经催化脱氨,配碱后混合成型得到分散颗粒,经高温烘干烧结,最后在水中溶出得到铝酸钠溶液和固体渣。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过程繁琐,铝灰水解后,固体部分配碱成型后溶于水提取氢氧化铝,再煅烧产物是氧化铝。上述步骤取消,直接煅烧产物就是氧化铝。且滤液处置方案不合理,容易出现二次危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二次铝灰资源利用程度低,污染大容易出现二次危废,回收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置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铝灰无害化处置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破碎筛分:采用破碎机对二次铝灰研磨筛分,破碎粒径控制在100~200目;
B、催化脱氨:将步骤A破碎后的二次铝灰加溶剂水进行催化脱氨反应,使氮化铝分解生成的氨气用稀硫酸经吸收塔进行吸收,制得硫酸铵溶液;
C、氢氧化铝转化:将步骤B催化脱氨后的铝灰浆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浆液内铝酸盐全部转化成氢氧化铝并进行固液分离,其中二氧化碳通入后,铝灰浆液PH为9~10;
D、氧化铝回收:将步骤C固液分离后的灰渣进行煅烧,使其转变成氧化铝,其中煅烧温度为900~1000℃,煅烧时间为0.5~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77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