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贷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9067.6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1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奇伦;侯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贷 数据 处理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贷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采集申请人至少两帧人脸图像,并获取申请人的信贷申请信息;根据至少两帧人脸图像与信贷申请信息进行人脸识别校验;若校验通过,则根据信贷申请信息对申请人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获取申请人的贷款额度,并根据贷款额度进行放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贷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对信贷数据进行线上处理,可以实现简化信贷数据的处理流程,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贷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贷数据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线上信用贷款业务,主要是指交易主体借助互联网媒介,在线上完成信息发布、信息获取、资料填写、申请提交、自动审核、账户绑定、资金划转、合同签订等全部或者部分业务环节,最终实现资金的融通,该模式区别于传统模式的特点是减少了对物理网点和线下人工的依赖,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降低了资金融通的成本。
现有的个人信用贷款业务是通过线下审核开户放款或线上审核开户、线下放款的方式。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经调查岗、录入岗、审核岗、审批岗等多个环节才能放款给客户,繁琐的人工操作耗时耗力,影响客户体验,加大运营成本。复杂的流程加上人工的参与,不利于对整个贷款的监控,降低个人信用贷款业务的容错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贷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实现简化信贷数据的处理流程,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贷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
采集申请人至少两帧人脸图像,并获取所述申请人的信贷申请信息;
根据所述至少两帧人脸图像与所述信贷申请信息进行人脸识别校验;
若校验通过,则根据所述信贷申请信息对所述申请人进行审核;
若审核通过,则获取所述申请人的贷款额度,并根据所述贷款额度进行放贷。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申请人的信贷申请信息,包括:
将所述申请人上传的身份信息添加至相关字段中;
接收所述申请人输入的剩余字段信息,生成信贷申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两帧人脸图像与所述信贷申请信息进行人脸识别校验,包括:
根据所述信贷申请信息获取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
将所述至少两帧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信息进行匹配,以及根据所述至少两帧人脸图像进行活体检测;
若所述至少两帧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信息匹配且活体检测通过,则校验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信贷申请信息对所述申请人进行审核,包括:
对所述申请人的征信信息进行审核;
若审核通过,则对所述申请人进行评估;
若评估结果满足设定条件,则对所述申请人进行相关材料、信息交叉及黑名单的检查;
若检查通过,则确定所述申请人的风险等级。
所述对所述申请人的征信信息进行审核,包括:根据所述申请人的征信信息确定信贷评级;根据信贷评级按照设定征信模型对所述申请人进行审核。
所述对所述申请人进行评估,包括:获取所述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及客户信息风险项;基于所述还款能力及客户信息风险项对所述申请人进行评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9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动轨迹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下一篇:一种割断式面团成块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