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焊炬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21007.8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2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解妙霞;李焱鑫;尚香涛;朱明辉;张泽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6/24 | 分类号: | B23K26/24;B23K26/348;B23K26/035;B23K26/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苑朝阳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焊炬系统,包括激光发射装置、调节系统和送丝杆,调节系统包括与激光发射装置固连的导轨、与导轨滑动配合的位移微调装置、设置在微调装置上的角度微调装置、设置在角度微调装置上的伺服电机、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伸缩杆和与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的送丝杆调节机构,送丝杆调节机构远离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夹持套,夹持套将送丝杆夹紧,送丝杆一端连接有驱动送丝机构、另一端连接有出料机构,位移微调装置能够实现角度微调装置X、Y、Z三个方向的位移,角度微调装置能够调节伺服电机的角度,从而调节伸缩杆的角度,送丝杆调节机构与伸缩杆之间的夹角能够调节。本发明能够实现远距离狭小空间内的激光焊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激光焊炬系统。
背景技术
激光焊是一种高能束焊接方法,具有能量密度高、焊接热输入小、焊缝细小美观、焊接热影响区窄、焊接效率高和清洁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焊接领域。目前常用的激光焊接方法为激光自熔焊接,焊接过程中并不填丝,只通过对母材的加热熔化从而凝固形成接头。激光自熔焊焊接过程中会导致母材中一些合金成分的蒸发,从而导致接头成形不良,甚至产生裂纹和气孔等缺陷。另外,由于激光聚焦光斑很小,因而激光自熔焊对接头装配间隙和错边量要求非常高,通常小于0.1mm。与自熔焊相比,激光填丝焊接技术可以解决以上激光自熔焊接的局限性,它是通过填充焊丝或焊料的方式,控制焊缝合金成分和改善接头显微组织,最终提高其使用性能。激光填丝焊需要送丝装置和保护气装置。焊丝在铅垂面内要与焊缝共面,一般位于工件运动方向的前端,且与焊缝有一定的夹角。在工件运动的后端,装有一根气管用于侧吹保护气体,对焊缝进行保护。
由于复杂构件激光焊接依赖大量夹具,所以激光焊接技术的推广还需要解决空间干涉问题和精确定位等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焊炬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远距离狭小空间激光焊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焊炬系统,包括激光发射装置、调节系统和送丝杆,所述调节系统包括与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固连的导轨、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位移微调装置、设置在所述微调装置上的角度微调装置、设置在所述角度微调装置上的伺服电机、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伸缩杆和与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的送丝杆调节机构,所述送丝杆调节机构远离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夹持套,所述夹持套将所述送丝杆夹紧,所述送丝杆一端连接有驱动送丝机构、另一端连接有出料机构,所述位移微调装置能够实现所述角度微调装置X、Y、Z三个方向的位移,所述角度微调装置能够调节所述伺服电机的角度,从而调节所述伸缩杆的角度,所述送丝杆调节机构与所述伸缩杆之间的夹角能够调节。
优选的,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一端与所述送丝杆调节机构远离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送丝杆远离所述驱动送丝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强杆通过加强杆固定块与所述送丝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料机构为送丝嘴,还包括送气嘴,所述送气嘴通过送气嘴调节机构与所述送丝嘴连接;所述送气嘴调节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送丝嘴上的第一连接筒、与所述第一连接筒铰接的第二连接筒、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筒上的位移杆、穿设在所述位移杆一端的第一调节杆、穿设在所述第一调节杆一端的第二调节杆,所述送气嘴与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固连,所述位移杆与所述第二连接筒的连接位置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位移杆的连接位置能够调节,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连接位置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杆与所述位移杆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二调节杆与所述第一调节杆能够相对转动。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一级伸缩杆和穿设在所述一级伸缩杆中的二级伸缩杆,所述二级伸缩杆一端固设有丝杠螺母,所述二级伸缩杆中穿设有与所述丝杠螺母螺纹连接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与齿轮箱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齿轮箱的输入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1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兽类过笼器
- 下一篇:基于两级供能及负载口独立阀控的液压系统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