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自平衡系统的新型钢筋混凝土梁试验实践教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1426.1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9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磊;李祥瑞;姚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建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4;G01N3/10;G09B2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平衡 系统 新型 钢筋混凝土 试验 实践 教学 装置 | ||
1.一种采用自平衡系统的新型钢筋混凝土梁试验实践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梁(1),在底梁(1)顶板上分别安装左支座(8)和右支座(15),左支座(8)上端安装有固定铰支座(6),右支座(15)上端安装有滑移支座(17),固定铰支座(6)和滑移支座(17)上方为试验梁(1)放置空间;支撑板(4)通过支撑杆(11)与底梁(12)连接,且置于分配梁(10)上部空间;液压千斤顶(7)固定于支撑板(4)下端,其活塞杆穿入分配梁(10)内部;在分配梁(10)腹板上穿装有两根下部连接轴(16),下部连接轴(16)通过一对可调节长度的竖向连接装置(5)与位于试验梁(1)上端的轴支座(2)上的上部连接轴(3)连接;在底梁(12)顶板位于左支座(8)和右支座(15)的中间位置穿装有复位装置(13);在底梁(12)底板两侧的下底板(9)上,分别安装两个活动脚轮(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自平衡系统的新型钢筋混凝土梁试验实践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竖向连接装置(5)分别由固定端(5-1)、螺杆(5-2)、适配端(5-3)、竖向拉杆(5-4)、下接头(5-5)构成;固定端(5-1)下端设置半圆形凹槽,凹槽半径与上部连接轴(3)半径相同;固定端(5-1)下端置于上部连接轴(3)轴身的上部,固定端(5-1)和调节端(5-3)的两侧分别穿装两根螺杆(5-2),并由配套的螺母紧固连接;竖向拉杆(5-4)上端设置螺纹和配套螺母与适配端(5-3)连接,下端通过设置的螺纹与下接头(5-5)连接,下接头(5-5)与下部连接轴(16)的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自平衡系统的新型钢筋混凝土梁试验实践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13)由分配梁托盘(13-1)、轴承(13-2)、复位螺母(13-3)和复位螺栓(13-4)构成,复位螺栓(13-4)上穿装两个复位螺母(13-3),复位螺母(13-3)分别位于底梁(12)顶板两侧;复位螺栓(13-4)顶端与轴承(13-2)内圈通过设置的螺纹紧固连接,轴承(13-2)外圈与分配梁托盘(13-1)通过螺纹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自平衡系统的新型钢筋混凝土梁试验实践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脚轮(14)沿下底板(9)长轴方向布置,每个下底板(9)安装两个活动脚轮(14),下底板(9)与底梁(12)底板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5.一种采用自平衡系统的新型钢筋混凝土梁试验实践教学装置的安装与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试验梁(1)吊装至固定铰支座(6)和滑移支座(17)上,调整好位置;
步骤2:在试验梁(1)和分配梁(10)上按构造安装竖向连接装置(5);
步骤3:固定复位螺母(13-3),并旋转复位螺栓使分配梁托盘(13-1)落至底部;
步骤4:通过拉压千斤顶(7)开始加载,受拉力作用,拉压千斤顶(7)产生向下位移最终贴合分配梁(10)底板,试验梁(1)开始受压,试验开始进行;
步骤5:加载完成后,将分配梁托盘(13-1)升至分配梁(10)底端,按顺序拆卸竖向连接装置(5),吊走试验梁(1);
步骤6:拉压千斤顶(7)回油,固定复位螺母(13-3),并旋转复位螺栓(13-4)使分配梁(10)上移,恢复到加载前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建大学,未经天津城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14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