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腔引导骨再生修复系统以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2225.3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4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路萌萌;白晶;王先丽;程兆俊;邵怡;薛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A61L27/04;A61L27/50;A61L27/54;G06T17/00;G06T7/11;G06T7/50;B29C64/386;B33Y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李明;赵吉阳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腔 引导 再生 修复 系统 以及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口腔引导骨再生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骨填充支架、屏障膜以及骨细胞生长引导纤维;其中,
所述屏障膜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表面和第二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弧形表面与待修复口腔的骨缺损区相对应;
所述骨填充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表面上,以及,所述骨细胞生长引导纤维按照预设取向绕设在所述骨填充支架上,以引导所述骨缺损区内的骨细胞定向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填充支架包括多个支柱,所述支柱自所述第一弧形表面向所述骨缺损区延伸,其高度与所述骨缺损区的深度相匹配;以及,所述支柱上设置有固定结构,以使得所述骨细胞生长引导纤维取向性紧密绕设固定在所述支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旋形的齿结构或螺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柱沿所述第一弧形表面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且,所述多个支柱的排布密度占所述骨缺损区的空间体积的5%~5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膜在所述骨缺损区的投影面积与所述骨缺损区面积大小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膜的边缘区域开设有多个贯穿其厚度的固定孔,用于容置固定钉,以将所述屏障膜固定在所述骨缺损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填充支架与所述屏障膜为一体成型结构。
8.一种口腔引导骨再生修复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修复口腔的骨缺损区的三维形态数据;
根据所述骨缺损区的三维形态数据,建立屏障膜-骨填充支架一体化三维模型;
将所述屏障膜-骨填充支架一体化三维模型打印形成屏障膜-骨填充支架,并在所述骨填充支架上形成具有预设取向的骨细胞生长引导纤维,以获得所述口腔引导骨再生修复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骨缺损区的三维形态数据,建立屏障膜-骨填充支架一体化三维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骨缺损区的三维形态数据,建立与所述骨缺损区深度相匹配的骨填充支架模型,并在所述骨填充支架模型上建立与所述骨缺损区面积相匹配的屏障膜模型,以形成屏障膜-骨填充支架一体化三维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屏障膜-骨填充支架一体化三维模型打印形成屏障膜-骨填充支架,并在所述骨填充支架上形成具有预设取向的骨细胞生长引导纤维,以获得所述口腔引导骨再生修复系统,包括:
将所述屏障膜-骨填充支架一体化三维模型转化为3D打印机可识别的机器指令文件格式导出并进行切片操作,以获得分层切片信息;
根据所述分层切片信息,将预设聚合物和预设金属微粒熔融共混后,利用3D打印机打印形成屏障膜-骨填充支架,并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所述骨填充支架上按预设取向纺制骨细胞生长引导纤维,以获得所述口腔引导骨再生修复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222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