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松茸六堡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2633.9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6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齐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品自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0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茸六堡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茸六堡茶,所述松茸六堡茶按照以下质量份数添加,松茸5,六堡茶25;所述松茸为干燥松茸;所述六堡茶为干燥六堡茶毛茶;所述松茸六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杀青;(2)初揉;(3)一次渥堆;(4)复揉;(5)干燥;(6)松茸处理;(7)二次渥堆;(8)陈化。所述松茸六堡茶提高了松茸内多种氨基酸、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活性营养物质、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脂肪分解酵素等活性成份的释放量;促进了六堡茶内有益菌的生成和培养,提高了陈化效果;所述松茸六堡茶具有抗辐射、抗衰老、抗癌、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护眼凝神、预防夜盲症,美容抗衰老等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松茸六堡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六堡茶的饮用历史源远流长,兴于唐宋,胜于明清,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可口。传统六堡茶的制作方法是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工序制成。其中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渥堆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减掉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并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六堡茶属于温性茶,特别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现有技术研究表明:六堡茶除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有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他茶类,具有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的功效,但由于目前工艺的限制,相关活性物质脂肪分解酵素释放量有限。
松茸是我国传统的保健品,其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种类齐全,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的含量为各种氨基酸之首;所含的甘露糖、海藻糖、戊聚糖、甲基戊聚糖可提高人类免疫功能,同时具有强身、健胃、驱虫、止痛及理气化痰等功效。松茸最常见的营养滋补吃法有两种:蒸食、煲汤。泡水喝其营养成分不易稀释在水中。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松茸六堡茶,在渥堆过程形成松茸六堡茶独特风味,促进六堡茶内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分解酵素等活性成份的释放量。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松茸六堡茶,促进六堡茶内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分解酵素等活性成份的释放量,并具有独特的风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松茸六堡茶,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松茸六堡茶按照以下质量份数添加,松茸5,六堡茶25;所述松茸为干燥松茸;所述六堡茶为干燥六堡茶毛茶;
所述松茸六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杀青
采用杀青机将采摘的六堡茶鲜叶杀青,其中温度设置为160 ℃杀青4分钟,170℃,杀青2-3分钟;
(2)初揉
采用揉捻机对上述杀青叶进行揉捻,调至转速60r/min揉捻20-30分钟,停止后调至转速50r/min,揉捻时间为20-30分钟;
(3)一次渥堆
选择初揉后细胞破损度为50-60%的茶叶进行低温烘干,所述低温烘干温度不大于45℃,将茶叶含水量降低至16-18%进行一次渥堆;所述一次渥堆温度为50-55℃,湿度控制为70-75%,时间为25-35天;
(4)复揉
将一次沤堆后的茶叶受热回软后,调至转速30-40r/min揉捻5-6分钟;
(5)干燥
将复揉后的茶叶用烘干机烘至茶叶含水分为8-12%,得六堡茶毛茶;
(6)松茸处理:将干燥松茸切成长度小于2.5cm,宽度小于0.8cm,厚度为0.5-1mm的薄片,然后利用超级涡流磨将其粉碎到20-30nm,再将松茸粉和六堡茶毛茶按照质量份数比例充分混合,装袋,获得松茸六堡毛茶。
(7)二次渥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品自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品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26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