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及其制备组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4678.X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5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寇桂发;温添才;闾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凯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74 | 分类号: | B29B7/74;B29B9/06;B29C48/04;B29C48/09;B29C48/395;B29C48/90;B29C48/91;C08K3/26;C08K5/12;C08L27/06;C08L91/00;F16L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375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氯乙烯塑料 汽车 天窗 排水管 及其 制备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及其制备组装方法,该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包括有呈中空圆管形状的排水管主体、排水管接头、固定卡扣,排水管主体包括以下物料:三型PVC粉、DINP型增塑剂、环氧大豆油型增塑剂、钙锌稳定剂、气味吸附剂、碳酸钙、抗氧剂、耐候剂;该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具有低气味、低VOC、高性价比的优点。该制备组装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步骤1、PVC改性粒子制备;步骤2、PVC改性粒子前期处理步骤;步骤3、挤出成型步骤;步骤4、裁切步骤;步骤5、排水管接头、固定卡扣组装步骤;该制备组装方法能够有效地完成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的制备及组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天窗排水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及其制备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通用塑料之一,其全球年用量仅次于聚乙烯(PE);除了因为PVC具有低廉价格之外,更重要的是PVC具有优良的耐候、阻燃、耐化学、硬度可调节范围大等重要特征,从室内的电线到户外的电缆,从儿童手上的玩具到医院使用的输液管,PVC材料及其产品为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外,PVC由于自身化学特性在受热条件下容易分解出酸性气体,且PVC之中通常含有增塑剂、稳定剂等各类改性剂,这就导致材料及其产品的气味强烈、刺激,而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较多,对人体、环境均有一定害处。
汽车工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体系之一,对安全、环保、人体健康等要求均走在各行业的前列。汽车零部件一般可区分为外饰和内饰之分;由于车舱通常是一个半密闭的空间,其中内饰与人体密切接触,因此对内饰材料的气味、VOC要求是较高的。事实上,在诸多工业体系之中,只有汽车工业是有严格的气味测试标准和要求的,如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的内饰气味标准VDA270、大众汽车集团的气味检测标准PV3900等,均有严格的检测过程,并将气味的检测结果量化。相反,在玩具、医疗等行业中,至今基本还是依靠从业人员经验简单判断气味的“轻”或“重”。对于VOC的检测,则可以借助先进的检测仪器进行精细的分析,目前已成为现代汽车企业对内饰材料设定的基本门槛,例如丰田汽车集团的JASO M902是业内公认的优秀标准之一。
作为一种内饰汽车零部件,汽车天窗排水管是用于疏导轿车天窗雨水而设置在车舱内的,属于汽车天窗总成的一部分。考虑到汽车天窗排水管铺设在车顶夹层中,多数汽车主机厂将其归为内饰进行管理,要求执行内饰气味和VOC标准。其中,汽车天窗排水管一般是用合成PVC、TPE或EPDM等制作的,TPE或EPDM都均有高成本缺点。
目前行业内大多数PVC制备的汽车天窗排水管气味大、刺激、VOC含量高,这就会对人体、环境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鉴于行业现状,大部分汽车主机厂只能采取放宽标准、降低门槛的方法来接收该类产品,但显然仍远远不符合日益严格的汽车工业的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该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具有低气味、低VOC、高性价比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的制备组装方法,该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的制备组装方法能够有效地完成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的制备及组装,且所制备的汽车天窗排水管具有低气味、低VOC、高性价比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聚氯乙烯塑料汽车天窗排水管,包括有呈中空圆管形状的排水管主体,排水管主体的中心孔前端部插装有排水管接头,排水管主体的中心孔后端部也插装有排水管接头,排水管主体的中部套卡有固定卡扣,排水管主体包括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物料,具体的:
三型PVC粉 52%-58%
DINP型增塑剂 32%-41%
环氧大豆油型增塑剂 1.5%-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凯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凯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46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