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中国工况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24748.1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马骏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12 | 分类号: | B60L3/12;B60W40/00;B60W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常小溪;王立民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中国 工况 电动汽车 里程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中国工况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预测方法,包括:根据过去的设定历史时段内的车辆行驶情况建立用户驾驶习惯模型和动力电池放电模型,并计算历史能耗;通过智能车联网预测获取设定未来时段内的未来交通环境信息,根据所述未来交通环境信息建立未来交通环境模型,并根据所述未来交通环境模型和所述用户驾驶习惯模型确定未来行车工况模型;以中国汽车工况‑轻型汽车(CLTC‑P)为基准建立中国工况经验模型,将所述历史能耗和所述中国工况经验模型对应的能耗进行比对,以得到工况修正模型;根据所述工况修正模型和所述未来行车工况模型行车辆的续航里程计算。本发明能提高车辆续航里程预测的准确性,提高驾驶者的使用体验和车辆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里程预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中国工况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相比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在行驶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具有优势,但是动力能源补给时间和便利性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众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是降低电动汽车购买意愿和使用信心的重要因素,而“里程焦虑”的原因之一在于当前电动汽车显示续驶里程和实际剩余行驶里程有较大差距。当前行业对于续航里程的计算大部分依据于历史时域,即依据当前电池剩余电量和过去一段时域平均能耗进行估计,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预测与实际不符的风险,该方法没有考虑用户驾驶习惯的影响,也没有对未来行驶工况进行预测。同时,对于准确预测的难度在于对未来汽车行驶工况,未来能耗和未来电池可放电电量的预测,由于未来汽车行驶工况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没有基准参考工况的条件下,会导致算力大,成本高和鲁棒性差等弊端,因此,如何对未来时域的续航里程的准确计算具有重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中国工况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预测方法,解决现有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存在预测不准确,易造成预测与实际不符,产生使用者无法有效管理好电动汽车的充电和行程安排的问题,能提高车辆续航里程预测的准确性,提高驶驾者的使用体验和车辆品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中国工况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预测方法,包括:
根据过去的设定历史时段内的车辆行驶情况建立用户驾驶习惯模型和动力电池放电模型,并计算历史能耗;
通过智能车联网预测获取设定未来时段内的未来交通环境信息,根据所述未来交通环境信息建立未来交通环境模型,并根据所述未来交通环境模型和所述用户驾驶习惯模型确定未来行车工况模型;
以中国汽车工况-轻型汽车(CLTC-P)为基准建立中国工况经验模型,将所述历史能耗和所述中国工况经验模型对应的能耗进行比对,以得到工况修正模型;
根据所述工况修正模型和所述未来行车工况模型对未来设定时域内的能耗进行计算,得到未来能耗;
根据所述未来能耗与所述动力电池放电模型进行车辆的续航里程计算。
优选的,还包括:
获取未来车辆状态信息并建立未来车辆状态模型,根据所述未来车辆状态模型、所述未来行车工况模型和所述动力电池放电模型计算得到未来放电量;
根据所述未来放电量计算得到车辆的续航里程。
优选的,所述建立用户驾驶习惯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行驶情况建立车辆的历史交通环境模型f(t)、历史行车工况模型D(u,t)和历史车辆状态模型g(u);
通过公式D(u,t)=f(t)g(u)向所述历史行车工况模型D(u,t)输入所述历史交通环境模型f(t)分析用户驾驶习惯,以对用户驾驶习惯进行评分,形成所述用户驾驶习惯模型。
优选的,建立车辆的所述历史交通环境模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47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