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器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25026.8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3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寒冬;姚新祥;姚刚;李小怀;张瑶;李宗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谭玲玲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具有其的车辆,空调器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上,包括支承部件,设置在车体内部,支承部件具有容纳腔,空调外机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容纳腔内;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第一部分与支承部件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二部分与空调外机连接,连接组件的至少部分沿预定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连接组件带动空调外机由容纳腔内伸出或回缩;连通部件,连通部件的第一端与空调外机连通,连通部件的第二端与空调内机连通,连通部件具有连通通道,以连通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的风道,连通部件沿预定方向可伸缩地设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房车内的空调器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自驾出游,因此,房车成为了自驾游的首选座驾。
现有的房车空调一般为分体式和嵌入式两种安装方式,分体式房车空调外机一般放置在车顶,内机通过风道连接在车内,这样设置方式在房车行驶过程中会增大车体的风阻,且在有限高的路段时,由于室外机外置会限制车厢高度;嵌入式的设置方式是将空调外机嵌在车体上,虽然可以解决空调外机凸出在车体外部的问题,但是在使用时,压缩机内置会使房车内的噪音比较大,而且嵌入的方式限制了空调外机的进风面积,对空调外机的散热性能也产生较大影响,降低了房车的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房车内的空调器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上,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空调器还包括:支承部件,设置在车体内部,支承部件具有容纳腔,空调外机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容纳腔内;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第一部分与支承部件连接,连接组件的第二部分与空调外机连接,连接组件的至少部分沿预定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连接组件带动空调外机由容纳腔内伸出或回缩;连通部件,连通部件的第一端与空调外机连通,连通部件的第二端与空调内机连通,连通部件具有连通通道,以连通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的风道,连通部件沿预定方向可伸缩地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安装在支承部件上,固定座上设置有导向孔;伸缩杆,伸缩杆的至少部分安装在导向孔内,以沿导向孔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伸缩杆远离固定座的一端与空调外机连接,以通过伸缩杆带动空调外机移动。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安装在固定座的连接端,第一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平面,固定座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支承部件连接;第二连接板,安装在伸缩杆的推动端,第二连接板具有第二连接平面,伸缩杆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空调外机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为多组,多组连接组件沿支承部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支承部件还包括:过渡通道,设置在容纳腔内,过渡通道的第一端与空调外机的室外风道连通,过渡通道的第二端与空调内机的室内风道连通;连通部件设置在过渡通道与空调外机之间。
进一步地,支承部件还包括:过渡板,设置在容纳腔的底面上,过渡板朝向容纳腔的中部方向延伸,过渡板为环形以围成过渡通道,连通部件与过渡板连接。
进一步地,连通部件包括:第一连通本体,安装在容纳腔内,第一连通本体具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本体,与空调外机连接,第二连通本体具有第二连通通道,第二连通本体套设在第一连通本体的外侧,第二连通本体相对于第一连通本体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连通部件还包括:密封部件,密封部件设置在第一连通本体和第二连通本体之间,密封部件的第一端面与第二连通通道的内壁贴合,密封部件的第二端面与第一连通通道的外壁贴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空调器,空调器的至少部分安装在车辆的车体的顶部,空调器为上述的空调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5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